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高山中的雪地里,数十个身穿白色披风的军人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着,天空中并没有和往常的时候一样下着大雪,反而是晴空万里,没有浓雾,没有大雪的天气里视线极为开阔,向远处眺望,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千里冰封似乎说的就是这种景象了吧。

这数十个人走过了一小队山坳后,突然前头的人停了下来,然后数声芬兰语的低声口令就是从前头陆续传了下来,整个队伍迅速的停了下来,然后迅速的散开了散兵线在几个士官的带领下靠近。

队伍的前头,一个满脸胡子的芬兰上尉此时正在和身边的一个有着明显东方人面孔的人在说着什么,那人尽管穿着厚重的芬兰冬装军服,但是他的黄色的脸庞和黑色的眼睛和头发都表明了他是一个东方的黄种人,而且还佩戴着芬兰陆军中的中尉军衔。

1939年的冬天,在芬兰和苏俄打的昏天暗地的时候,能够出现在苏芬战争前线的黄种人也只有可能是中国人了,而且还能够和芬兰部队一起行动的那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中国的军官顾问团。

中国向芬兰派出的军官顾问团以胡泽云中将为首,另外三名少将,四十多个校官,而剩下的两百多个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尉官,这些基本上都是在短短数天之内被中方召集起来,然后通过空运的方式集中起来并派遣到了芬兰。虽然这些人还处于中国陆军的现役,不过到了芬兰后则是以志愿者的名义进入芬兰部队服役,并以顾问的形式进入到芬兰各级部队中,帮助芬兰制定各类战斗计划,甚至直接带领芬兰部队进行战斗。

而这批三百多人的军官顾问团给芬兰带来了极大的战斗力提升,芬兰部队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这说的只是他们的单兵战斗水平,而军官阶层,尤其是高级将官阶层的指挥水平实际上很一般,这主要是受限于欧洲整体战术理论僵化的影响。

而中国别的不多,就是名将一大堆,中国国内的那些名声显赫的将领一个个都是战功显赫的人,其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被外国民众所熟知,但是中国的几个将领却是在全球范围内被人耳熟而详的,比如沈纲、左玉刚。其中的左玉刚在二十年代里更是被西方媒体当成了中人的代表形象,作战勇猛,个人形象刚毅俊朗,当然更重要的是,左玉刚这从军一生中,不小战事,未尝一败

这种经历别说是其他国家里的将领很少能够找到,即便是在名将云集的中国陆军中,左玉刚的名声也是显赫无比的,中国的这么多现役上将中,从来都没有战败过的只有左玉刚。

用着无数次的战争磨练出来的中国高级军官团体的素质在全球范围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而哪怕是中低层军官的素质也是让其他国家为之羡慕。

这点和中国经历了多场战争,以至于战斗经验丰富有关,更和中国这几十年来的优军政策有关,陈敬云建立国民军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军官在社会上的高超地位,崇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报效国家复兴华夏,这些东西加起来就导致了在中国里,考军校当军官是比考大学后去当公务员更为吸引人的发展途径。

大量年轻学子的踊跃竞争,也就能够让中国的数大低级军官培训学校能够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而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也就奠定了中官群体的高素质。

在各国的普通民众眼中,信奉华夏优越论的中官团是一个比德国容克军官团还要强势、激进、排外的军官群体。

不管说他好也吧,说他坏也罢,但是中国的军官群体素质之高,那是各国所公认的,这种整个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事实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复制的,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里的就是显得极为无力了。

一场十二月的雪地坦克对决中,芬兰陆军中的一个t6坦克连遭遇苏军的伏击,场面就是四辆t6坦克对抗苏军的十八辆坦克的进攻,在处于数量上的绝对劣势下,芬兰陆军的t6坦克利用地形和火力上的优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己方损失一辆t6坦克的代价,击毁了苏军十二辆坦克,战斗的最后是三辆t6坦克追着苏军剩余的六辆坦克打,最后是苏军被迫撤退逃亡。

这一场战斗无疑是世界坦克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这说的并不是t6坦克的性能有多么好,实际上这年头的t6坦克已经只能说很一般了,防护虽然有二十五毫米,但那是垂直装甲,这个防护力度对于1939年的这场战争来说已经严重不足了,速度上也很慢,火力也不算太强。1939年时的t6坦克,也就只能在芬兰陆军中才会担任主力了,在中国陆军当中早就已经退出一线了。

这场战斗之所以说是奇迹,完全是因为他的指挥,而这个坦克连的指挥官表面上看是一个芬兰的军官,但实际上正常战斗都是随同作战的一个中国装甲兵少尉所指挥的,而这个装甲兵少尉是去年刚从石家庄装甲学校毕业的,算是名副其实的菜鸟,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菜鸟成熟的运用了大量中国装甲兵中的战术,对面的苏军虽然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那些苏军哪怕是发展坦克也有十来年了,但是对于坦克的运用依旧等于零,而斯大林对苏军的大规模清洗更是造成了苏军的军官群体的素质下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说起斯大林的大清洗,非常有意思的是原本一大批苏军中的军官被撤职后或者是预感到会被捕杀后,大批的苏军将领逃亡到了俄罗斯共和国那边,然后摇身一变就是成为了俄罗斯共和国国防军的高级顾问,甚至一个驻扎在西伯利亚的苏军集团军司令都叛逃了,不得不说这是极其讽刺的事情。

苏军的素质低下,而中官的素质又非常高,这一比较之下就是造就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qqdk/hegeqyvv.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书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