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刘阏此时的自我感觉是非常好的。 他在江都为王四年有余,虽然本身能力可能不突出。 但是,前后辅佐和帮助他的,却都是当世有数的长者! 先由冯唐、张释之,后有卫绾、袁丝。 除此之外,作为当今最亲的手足,江都所获得的政策和优待也是最多的。 时至今日,江都国已然成为这东南之地,最富庶的王国。 民间甚至有民谣传唱小邑犹有万家藏,稻米流脂粟米白…… 士林舆论也对他这个大王大为称颂,认为他是‘贤王’。 在这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刘阏当然是难免膨胀起来。 毕竟,他今年尚且不过二十岁。 那里经得起这样的鼓吹。 听着袁盎的奉承,刘阏更是得意不已。 只是,想起自己的皇帝大兄,他微微一缩脖子。 他胆子向来不大,甚至是诸兄弟里面最小的。 更何况,不久前,济南王刘辟光的下场吓死了几乎所有汉室诸侯王。 没看到,连庐江王刘勃都老实了吗? 只是…… 邯郸的诱、惑,让他难以自抑。 他很不喜欢江都,尤其不喜欢广陵。 这里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以及气候,让他有些难受。 他的心,一直在往北边飞。 倘若赵王人选早已确定,他大概早就死心了。 但偏偏,邯郸王宫,长久无主。 这让他如何能按捺得住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思乡之情? 他将身子微微前倾,看着自己身前的袁盎。 “太傅……”刘阏缓缓开口,试探着问道“以公之见,赵国社稷,当谁主之?” 虽是试探,但言语之中,却有着舍我其谁的气势。 刘阏也确实觉得,诸兄弟之中,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再能为今上坐镇邯郸,监视赵国,居高临下,鞭策齐鲁了。 他将视线移向车帘之外。 道路两侧,渠道交错,流水潺潺。 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水车矗立。 遥远的地平线上,炊烟袅袅,有鸡犬之声相闻。 虽是冬日,但这旧吴之地,却依旧生机勃勃。 数不清的百姓,跋涉在江水之中,行走在田野之间,或忙着清理河道淤泥,整修渠道,道路、桥梁,或是在拖拽船舶,牵引巨木。 而在视线所及之外的江都国各个城市,繁荣昌盛,秩序井然。 甚至,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了! 江都,成为了关中之外,当今天下第二个在全境之内消灭了乞丐的福地。 这是以前吴王刘濞也办不到的事情! 现在,却在他手里办成了! 虽然,这些事情,其实他什么力气也没出。 都是冯唐和张释之在的时候制定和规划的,甚至,干脆就是中央下来的官吏在督办。 他这个大王,所要做的事情,不过是点头同意而已。 甚至…… 连反对的意见,也不许提! 但这并不妨碍刘阏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袁盎当然听得出刘阏话语中的意思,也能明白,这位大王的想法。 在袁盎看来,这位汉家的江都王,其实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他被自己的兄长远放到这东南之地。 倘若那位兄长不闻不问,甚至哪怕冷淡一些,或许他都会认命。 但偏偏,当今那位,对自己的这个弟弟,简直是好的有些过了头了。 一年四季,从长安来往江都的使者络绎不绝。 他们将皇帝哥哥的关怀与赏赐,带来东南边陲。 甚至每年都会诏回江都王,慰留长安往往半个月,甚至月余时间,直到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开始上书,请求江都之国。 当年太宗对待淮南厉王,先帝恩遇梁王,也不及此。 这难免会让江都心里产生些不该有的期待和不该有的奢望。 讲道理的话,假如是过去的袁盎,他大抵会极力劝谏,陈述厉害关系,打消自己君王的企图和念头。 但是…… 现在,袁盎自己也想回到长安,回到权力中心。 他还想与晁错,继续再战三十年。 为了能够回到长安,袁盎不惜一切。 而眼前这位大王,就是他回到长安的最好阶梯。 “以仆臣所见,当今天下,最合适入祀赵国社稷,启一世代之新者,非大王莫属!”袁盎长身拜道“当今,淮南冷漠,常山骄躁,中山有疾,唯大王仁德恭孝,为天下敬仰……” 刘阏听也是高兴不已。 虽然以往他也听过了许多类似的议论。 毕竟,与他的兄弟们相比,他这个老三,可谓是样样都占尽优势。 淮南王刘荣,虽是先帝长子,国家宗长,但素来跋扈,而且不服今上,常常私下议论说吾乃长子,先帝本当立我…… 又偷偷的找了一堆谋士,日夜谋划,散播了许多‘谣言’。 这些‘谣言’里甚至有些内容让人连想都不敢想…… 譬如,先母妃粟氏之亡…… 譬如,今上不追封生母,仅以太妃之礼而待之。 譬如,对粟氏外戚的冷漠和抗拒与对薄氏的恩宠和拉拢。 就差没直接说当今之所以得立,盖无耻媚之以薄氏而已! 甚至潜台词之中,也未尝没有暗指当今对生母不孝的指责。 只是可惜…… 这些事情,连刘阏都听说了。 别说长安天子了! 只能说,老刘家天生就不合适低调搞谋反。 自高祖至今,每一个谋反或者诋毁、攻击中央的诸侯王,都是大大咧咧,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他要谋反or搞阴谋了。 至于常山王刘非。 好吧…… 他就是当初淮南厉王的翻版。 刘阏在广陵城,常常听到诸如此类有关自己的这个弟弟的传闻老五今天举起了一个四百斤的大鼎……老五又猎杀了一头猛虎……老五又举起了一个六百斤的大鼎…… 这那里是什么诸侯王? 分明就是一个大力士! 至于中山王刘余…… 他天生口吃,而且一点也不喜欢政务,当了中山王以来,就爱着斗鸡走狗,根本不足为虑。 剩下的刘端、刘胜、刘彭祖等兄弟。 不是年纪太小,就是性情暴虐,不足为虑! 讲道理的话,他这个江都王确实是最适合当赵王的人选。 只是…… 不知为何,皇帝哥哥就是不答应…… 这让刘阏愁白了头发。 袁盎观察着刘阏的表情,他来到这江都国时间虽短,但是,却早已经知道了这位大王与他的兄长完全就是两个人。 当今是喜怒不形于外,而且极擅长掩饰自己的喜怒。 最喜欢让下面的臣子去猜谜。 但这位却是喜怒都流于外表。 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城府,而且天真可爱的大王。 这样的君王,当然是大臣最好伺候和最好控制的。 袁盎就听说,从前张释之为江都丞相时,干脆就把这位大王当成了泥塑的雕像。 甚至就连当初江都国风灾之后救灾诸事,也只是让大王每日在广陵城里露一面,然后就可以回宫去了。 剩下的事情,张释之与冯唐是一手包办的。 江都国能有今日的情况,也是张释之与冯唐打下的根基。 如今,张释之已死,而冯唐老朽,独力难支。 天子委派来接任张释之地位的建陵候卫绾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素来不爱管事情。 这江都权柄,实际上落在了他袁盎手里。 而袁盎是什么人? 当今天下最善于揣摩人心的大臣。 当年太宗皇帝的心事都屡屡被他看破。 刘阏这样的毛头小子,当然是被他玩弄于鼓掌而不自知。 袁盎只是细细一看,就知道,江都在担忧什么。 袁盎于是笑道“大王有何忧虑?不妨对臣直言,臣虽愚钝,或可为大王参谋一二……” 刘阏正愁自己没有倾诉的对象,闻言,叹道“太傅有所不知,寡人曾几次三番,上书陛下,恳请换国,奈何陛下长久不许,只是道吾有重任,托之于王,王当勉励!” “但这重任,不过是造船、晒盐,捕鱼而已……”刘阏低着头,对自己所承担的所谓重任颇为不满“寡人,先帝血脉,当今手足,岂只是造船之匠人?晒盐之莽夫?捕鱼之渔民?” 听着刘阏的话,袁盎也有些感同身受。 当今天子,比他的父祖,在治理天下的理念上,更加激进。 假如太宗、仁宗两代天子,只是不喜文学,更爱酷吏。 那么,今上就是裸的告诉天下人——文章无用! 太宗、仁宗之时,写的一手好文章的,不愁出路。 只要刷好名望,自有郡守或者九卿举荐之。 但当今却是一边开了考举,将大批大批的读书人,读书种子,直接塞到地方乡亭,与农夫为伍,还洋洋自得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也。 这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但更可怕的事情,却并非如此。 而是由此而来的乡亭洗牌。 从关中开始,一个个的县乡基层政权,被考举士子们占据。 这些来自诸子百家的士子,甚至野路子出身的庶民,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使。 儒家的士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来建立儒家的秩序。 法家的士子,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来打造自己的理想国。 黄老派当然也是如此。 而每个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解读方向又有所不同。 于是,从关中开始,一个奇怪的东西,渐渐浮出水面。 当袁盎们开始注意到它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无法阻止了。 一个又一个低阶的亭长、游徼甚至里正,他们如同蜘蛛网一样,在汉室的基层编织出一张虽然各不统属,但却相互呼应和团结的巨大网络。 在这张网络下,旧有的士绅和地主节节败退。 大量原本被士绅和地主占据的利益,落到了他们手里。 然后,这些年轻人,靠着从地主和士绅甚至贵族嘴里抢来的肉,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己的地方。 别看这些士子,分属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的理念分歧,有些时候,甚至能相互互喷,打出狗脑子。 但在面对外界时,却出奇的团结。 曾经关中就发生了某县某乡游徼因为改革太过激进,触怒了当地的士绅,被联合抵制和驱逐。 结果,第二天,此人一纸诉状递到廷尉衙门。 这样的事情,过去常常发生。 诸如游徼这样的官员,得罪了地方的士绅,被联合驱逐。 上面也不敢动作,甚至只能责罚那个游徼——谁叫你乱来搞事? 但在那一次,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在此人递交了诉状后,足足三百位考举士子,为其声援。 三百人联名上书,震惊了关中。 最后,丞相下令彻查。 以内史、廷尉和郎中令组成的调查团深入当地,查明了事实真相。 然后,就是当地的那些绅士倒了大霉。 他们被认定非法抗拒朝廷官员,统统被判处有罪,甚至有人还因此掉了脑袋。 此事,让袁盎很久都没有想清楚。 直到他被贬到江都国,才算想明白。 那些考举士子们,虽然分属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理念。 但他们却系出一源。 大家都是从考举而出,走的考举途径为官的。 假如,今天,某某有事,大家不声援。 明天自己有事,谁会帮忙?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而且明白,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要去地方的士绅嘴里抢食吃。 无论是儒家想要实现自己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上上下下,士农工商,各安其职的理想国,还是法家想要‘尽地力之教’,仰或者黄老派想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都需要钱,都需要资源。 上面拨款就这么多。 而他们要干的事情,却有很多。 况且,无论诸子百家的士子,一到地方,面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不存在儒家可以光讲道理,而法家只管编户齐民,黄老派则撒手不管的事情。 这又逼着他们,想要做出成绩,就要去跟士绅、地主抢东西吃。 更麻烦的是,这些考举士子,压根就是不是本地人。 与本土的乡绅毫无关联。 想要收买和拉拢他们,成本和难度急剧上升。 这使得,旧有的社会秩序崩溃,新的秩序建立。 而像袁盎这样的旧式官僚和士大夫,在新形势面前,却有些手足无措,甚至不知该如何应对的尴尬。(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adgks.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书网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