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太原,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当此之时,因为历史的缘故。 晋阳与太原,不是一个城市。 汉代都晋阳,此时又称中都,在后来的平遥县。 而太原城,则在过去的晋阳城遗址附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怪格局,是因为汉太宗孝文皇帝,乃是以代王入主长安,成为天子的。 作为他的旧都,原代国国都晋阳,自然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它被视为跟长安、雒阳一般的都城,号为中都。 而在太宗在当代王时,曾经迁过一次都城。 他将晋阳城,从故晋阳迁到平陶,也就是后来的平遥,在此建都。 称帝之后,他下诏,以晋阳为中都。 兼之孝文二年,太宗皇帝以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将代国一分为二。 中都晋阳依旧为代都,而太原王刘参,就只好在故晋阳城的遗址上,建立起太原城。 等到梁怀王坠马身亡,刘武被迁为梁王。 这代国就跟太原国,合二为一,重新为代国。 刘参当然马上就迫不及待的将都城迁回晋阳,而将太原城丢在了原地。 正因为有了这些变故。 所以,在实际上,汉晋阳与汉太原城。 是分割两地,距离两三百里的两个城市。 此刻,汉室第一王牌主力细柳营的入主,让这座城市,瞬间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军事要塞。 城市内外,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军人的海洋。 细柳营全军上下,除了在长安留下了看守营地和作为种子的一千多人外,其余一万一千骑,计有满编的五个骑兵部。 按照如今的汉军配置,一骑双马,就是足足两三万匹的战马。 为了照料这些战马。单单是马夫,就要配置数千人。 此外,军队的饮食起居和武器装备的保养以及后勤辎重的输送,至少需要三万多人。 而此刻。在太原城里,为了保障细柳营作战顺利,足足有五万的民夫、郡兵,为其提供后勤保障。 除此之外,来自关中、北地和陇右以及代国。甚至是燕赵的英雄好汉们,也纷纷自带干粮,在奴仆或者家乡子弟的簇拥下,从四面八方汇集至此。 人人都在憧憬着李广的奇迹故事,在自己身上再来一遍。 众所周知——当初,李广不过是陇右郡的一个地主的儿子,当年,匈奴入寇,他带着自己的弟弟李蔡还有家里的子弟和奴仆数十人投军,由此开启了传奇故事的篇章。 时至今日。李广已经官居卫尉,为汉九卿。 他的同产弟李蔡,也当上了陇右骑都尉的官职。 兄弟两的前途,只能说是不可限量。 黄匡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带着自己的那几个家奴,骑着马,来到了太原城下。 “来投军的吗?”看守城门的郡兵,一看黄匡一行人的穿着打扮,立刻就笑了起来“将军有令凡来投军者,皆至城外军营。经考核后酌情录用!” 黄匡闻言,连忙道谢一声,就带着家里的子弟兵,急匆匆的赶往城外的军营驻地。 他虽然怀里揣着自己老爹的书信。借着此信,能跟在细柳营中一位担任司马的世叔攀上关系。 但这并不保险。 汉军征兵,从来就比较挑剔,尤其是在这样的大战之间,军队里的将官,对来投军的人。可谓是极尽挑剔之事。 身高不合格,刷掉! 体力不合格,刷掉! 甚至挽弓的样子太难看,也要刷掉! 关系什么的,从来就不保险。 毕竟,不止他一个人有关系。 在过去,甚至出现过,有人将关系都攀到了将主面前了,但依然被刷了下去的故事。 战争,对于北方的地主豪强和英雄好汉来说,就是一场奢华的盛宴,一场重新洗牌,决定家族命运的豪赌。 想上赌桌押注,除了关系外,还要有实力。 除了实力外,更需要有运气。 这就是所谓的关系不如实力,实力不如运气。 来到军营前,黄匡的猜想,果然被证实了。 只见,在辕门之外,聚集了无数的操着各种口音,来自各个地方的英雄好汉。 人人都是自备着鞍马甲胄和弓弩子弟。 这些人之中,甚至还有着身高足足九尺,如同铁塔一般,鹤立鸡群的壮汉。 也有着身材健壮,如同水牛一般强壮,袒露在外的肌肉,如同坚铁一般的人物。 在代国,上郡,北地,关中和陇右。 遍及各地的地方豪强以及地主官宦子弟们,等待这样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已经很久很久了。 “来投军的吧?”见到黄匡一行人策马而来,几个正在辕门外巡逻的细柳营士卒,昂着头对黄匡一行道“若来投军,便去那边排队,等候将军挑选和考核!” 黄匡闻言,连忙拱手道了一声谢,赶紧去指定的地方,乖乖的排队。 来到指定的场所后,黄匡才发现,自己的竞争者,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强大。 人群之中,更是不时有着惊呼之声。 “看到了吗?那可是太原王氏的嫡子!”有人指着远处,数十名鞍马齐备,趾高气昂的排在人群之前的一个群体道“想不到,连王氏这样的豪强也需要投军!” 太原王氏,是代国的知名家族,而且,血统高贵,来历不凡。 便是黄匡也有所耳闻。 太原王家出自宗周姬氏,其先祖,就是宗周的周灵王的太子子乔。 子乔短命,只活了十七岁,其弟贵因此得以即位。 然而,当时宗周已然衰落,天下也步入了战国乱世。 子乔的长子宗敬审时度势,举家迁于太原。 因其是宗周嫡系,所以,以王为姓。在太原慢慢繁衍生息。 秦国的大将,王翦父子就是出自太原王氏。 王氏家族,历来就是活跃在汉军中的积极力量,是真正的军将世家。几乎代代都有人官至都尉。 上一代的王氏嫡系,一共十子,其中有四人,为汉家捐躯。 从这个角度来看,王家也算得上是满门忠烈了。 更重要的是。传说王氏的子弟,一满八岁,就会开始跟随家中的长辈和师长,学习各种军事技能。 而且,家族会从子嗣后代中挑选真正的可造之材,从小就为其挑选那些家奴和佃户中的可靠弟子,让他们朝昔相处,培养默契和感情。 连王氏这样的名门,将门之后,尚且都要一起排队。等候挑选。 黄匡在心里深吸了口气,然后默默的将自己老爹的那封信藏起来。 关系? 已然没有用了! 王氏这样的天下将门,都要乖乖的排队,何况其他人? 更凭本事吧! 在心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黄匡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自信的。 想当年,在华阴县城里,他一个人就打倒了四个外地来的游侠,因此,被人称为华阴乳虎。 但很快,他的自信心就被打击得体无完肤。 只见。在辕门之前,排在前列的几个投军的好汉,被一个看上去似乎是细柳营的高级将官的男子看了几眼后,就对他道“尔等可以走了!” 那几个原本还自信满满的大汉。闻言瞬间变色,厉声的质问“为何?我等郭氏兄弟,在北地也算薄有名望,谁人不知,我郭氏子弟,人人皆是十人敌的好汉!” “市井之中。打打闹闹,就是好汉?”那将官嗤之以鼻的哂笑“更何况,大军列阵,个人勇武,一无是处,莫说十人敌,就是百人敌,千人敌,在两军对垒之时,也没什么太大用处!” “我细柳营首重军纪,军法之下,要求令行禁止!”那将官道“军令一下,任是刀山火海,还是荆棘地狱,都要无畏前行!而我观诸位,浑身酒气,举止懒散,显然不足以为良卒,故不用也!” 然后他就挥挥手,让士卒将这些‘好汉’请离此地。 那几个‘好汉’,被明晃晃的刀枪面前,只好撂下一句狠话“狗眼看人低,我等郭氏子弟,北地闻名,好意来此投军,尔居然拒之门外,我等必去长安,告尔滥用职权!”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为了捡回颜面的狠话而已。 “北地郭氏昆仲啊……”黄匡在心里叹息一声。 这北地郡的郭氏,在游侠圈子里可是很有名的。 虽然算不上巨头,但却也是一呼百应的地方一霸。 郭家昆仲,传说更是有着能力挽强弩,连开双弓的勇武。 但这样的强人,却还入不得细柳营的眼! 只能说,细柳营选人,实在太严苛了! 但,细柳营却有着这样的底气! 就凭他们是汉家第一王牌,天下第一强军。 就凭细柳营这三个字,就能压得南军北军,乖乖的俯首帖耳,让飞狐军跟句注军,承认对方的老大地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手里没有真本事,细柳营岂能有今日的威风和赫赫声名? 但黄匡,却不得不提心吊胆起来。 郭氏昆仲这样的好汉,尚且不能为细柳营所用。 他一个华阴县里的小霸王,恐怕,仅仅靠着身体素质和个人勇武,是不可能入选的。 “我得想个办法才行!”黄匡在心里揣摩着。 此时,又有一队人马,来到此地。 带头的是一个骑着一头青鬃马的年轻武士。 他看上去年纪不比黄匡大多少,可能也就二十二三左右,身材较为壮实,但在这个肌肉汉跟铁塔男的集中营,他那点体格,就显得有些弱不禁风了。 “敢问兄台……这筛选开始了没有?”这武士下马,走到黄匡面前,颇为礼貌的拱手拜道。 “某也刚到不久,没有弄明白……”黄匡回礼道。 “听兄台口音,仿佛北地人士……”黄匡打量了对方几眼。发现这武士所着的是标准的汉军甲胄,这可了不得! 在汉室,能装备制式军械的,除了军队。就只有列侯勋贵和北地骑士了。 列侯子弟不需要来投军,他们的前途早就被长辈铺好了道路——只要他愿意上进,大把的机会! 所以,此人只能是一位北地骑士! 汉家的每一个北地骑士背后,都站着一个世代从军的将门。最起码也是一个忠良之家。 北地骑士啊! 黄匡在心里感慨一声。 每一个北地骑士都是汉军的将官种子,最起码也是被当成队率培养的。 朝廷现在在册的北地骑士数量,绝对不超过两千人! 只是,北地骑士何必跑来太原投军? 卫尉李广不是在朝那塞召集北地骑士进行集训吗? “兄长猜的不错……”这年轻男子拱手笑道“区区北地孙振,见过兄长……” 这就更让黄匡大惑不解了。 这人与其说是军人,反倒更像文雅的文士,风度翩翩,而且彬彬有礼,跟大老粗的世界,仿佛离了十万八千里! “孙振……”黄匡在心里琢磨着。然后,他猛然间想到了一个可能。 姓孙,能穿军队的制式甲胄,其随从的子弟兵,甚至还有人背着大黄弩。 姓孙的北地骑士家族,或许有好几十家。 但能背着大黄弩,招摇过市,还不被人抓去蹲大牢。 就只会有一个家族了。 黄匡连忙正了正自己的衣襟,肃穆而拜“敢问足下可是故北地都尉孙公讳卬老大人之后?” 在如今,有且只有哪位在朝那塞。为了掩护百姓老弱撤退,率领子弟兵与匈奴死战到最后一刻,身被八十余创而依然不退,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北地五千多民众,安全撤退到后方的英雄孙卬的后代,才能有这样的资格。 孙卬的故事,黄匡很小的时候,就从故事和传说中听到过。 这样的英雄,是每一个关中少年懵懂之时崇拜和憧憬的对象。 想不到。自己今日居然能见到儿时偶像的后人。 黄匡感觉有些与有荣焉。 但,附近的其他人,在听到孙卬两个字后,立刻就避开,像避灾祸一般。 甚至唯恐跟着孙振靠的太近。 孙振见此情况,也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的笑了一声,道“罪臣之后,当不得兄长夸赞!” 他的祖父,确实是哪位天下闻名的英雄! 但是…… 他低头一叹。 他的伯父,哪位被太宗皇帝以祖父死事而封为瓶候的伯父,在两年前,意图谋反,被明正典刑,腰斩弃市。 孙家的名声,也因此臭了大街。 居然敢对天命神授的圣天子起歪主意,想要谋反? 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北地孙氏,也从英雄家族,成为了被人唾弃的贼臣家族。 要不是今上念及他祖父的功劳和事迹,特别下诏,赦免了除了他那个伯父外的其他孙氏族人,只削去侯爵,依然为汉北地骑士。 他孙氏满门,此刻已全是枯骨。 正因为此,他才会特意离开北地,来到太原投军。 追求的就是,用自己的血,来洗刷伯父留下的耻辱。 黄匡当然也听说过,瓶候孙单谋反的故事。 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对孙卬的崇拜和仰慕。 “足下豪杰之后,英雄血脉,请受某黄匡一拜!”黄匡正礼大拜。 对关中的年轻人来说,仰慕英雄,崇拜豪杰,这是跟鱼离不开水,人要呼吸一样的自然之事。 别说是谋反了! 关中的年轻人里,崇拜项羽的,也一抓一大把。 仰慕淮阴侯的人,更能从函谷关排到萧关。 黄匡的态度和礼貌,让孙振大受感动。 自从他伯父犯事后,他已经见过太多的白眼和排斥了。 像黄匡这样不拿有色眼镜,故意疏远和排斥的同龄人,少之又少。 “既然兄长不嫌弃,振便留在兄长左近,一同应选!”孙振笑着说道。 知恩图报,这是北地丈夫的传统。 孙振很清楚,自己此行投军,必然会被入选,必然会被任命为军官。 不为什么,就因为政治正确,朝廷和国家,需要重塑孙氏的英雄形象,排除他伯父的影响,将北地都尉孙卬这块招牌擦亮。 而与他一起投军的人,当然也会有加分。 这样,实际上,黄匡与他,已经是百分百肯定能被选上的!(未完待续。) ps 注史记记载,北地都尉孙卬死事,十四年三月丁巳候孙单元年。 前三年,候单谋反,国除。 本书采用蝴蝶效应,将孙单的谋反后推两年。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aeevd.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正经小说网趣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