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于是,在呼揭王且之下令,要求自己的军队当着汉朝使者的面,继续杀戮时。 休屠王跟昆邪王立刻就跳了起来。 你要作死别害我们! 昆邪王甚至立刻就命令自己的军队靠向呼揭王的军队,休屠王随后跟上。 于是,在草原上,出现了奇特的一幕。 两支同属匈奴,而且在一刻钟前还并肩作战,相互打趣的军队,在一刻钟后,拔刀相向,彼此对峙。 “呼揭王!”昆邪王带着自己的贵族们,远远的朝着呼揭王喊话“撑犁孤涂的命令,你也敢违抗吗?” 休屠王也带着人从另外一边压过来“违抗撑犁孤涂意志者,皆可杀!” 这让呼揭王且之犹豫了起来。 最终,他将手一挥,不情不愿的下令“停止杀戮,收拢俘虏!” ……………………………… “多谢左大将……”骑在马上的汉军司马对着自己身边的那位匈奴的左大将拱手答谢“我回国后一定将左大将和单于的好意,报告给我国陛下!” “使者客气了……”呼衍当涂瓮声瓮气的说道“汉匈友好,是贵国天子与我主单于定下的基调,可恨,尹稚斜那个贼子,假传单于之命,袭击贵国,我主闻讯也是异常愤怒,即使贵国不杀,我主也会将这个目无法纪的贼子处死!” 这个说法,也是目前单于庭对外宣传的基调。 将责任推给死人,永远没有错。 “不过……”呼衍当涂看着眼前的遍地尸骸与鲜血,舔了舔舌头,问道“贵国为何如此关注这些东湖人呢?” “据我所知,这些东胡人,当年背叛贵国的太祖皇帝,逃奔我国,得到冒顿大单于的收容,然而。这些贼子本性不改,不仅不感激冒顿大单于收容的恩德,反而生出反意,多次背叛我主。我主震怒,故此派呼揭王将之铲除!”呼衍当涂看着汉室奇怪的说道“背主忘恩,三姓家奴,我匈奴人都极为不齿,贵国自号礼仪之邦。怎么会愿意这些贼子出头?” 汉使顿时就尴尬无比。 讲道理的话,呼衍当涂的反问,非常有效。 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民族主义和国家认知。 在中国士大夫和贵族的传统观念认知之中,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才是主流。 著名的淮阴侯报一饭之恩,就能很清楚的说明,此时,士大夫贵族们的脑子里的善恶观与是非观究竟如何。 当初。韩信贫微之时,在其家乡的亭长门下当食客。 天天在亭长家蹭饭,久而久之,亭长的妻子厌恶韩信,于是,在某天故意不给韩信准备饭食,韩信也秒懂了对方的意思,拂袖而去。 之后,无家可归,也没有收入的韩信。就只能靠着垂钓,有一顿没一顿的混日子。 某天,一群大妈来到河边洗衣服。 其中一位,见韩信可怜。于是就给了韩信一些饭食。 韩信因此感激不尽,说道有朝一日,我一定您的大恩。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荣归故里,寻找到当初那位赠与自己饭食的大妈。拿出了一千金,作为报答。 这就是成语,一饭千金的来历,与它一同诞生的,还有胯下之辱这个典故。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蹭饭,为何大妈能得到报答,而那个亭长却只获得怨恨? 这就跟古典时代的中国士大夫和贵族的观念有观了。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韩信最初,是以食客身份在那个亭长门下蹭饭的。 表面上看上去,韩信似乎每天都是在蹭饭,混吃等死。 但实际上,两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 亭长给韩信一日三餐,而一旦有事,韩信需要拿命来报答这个亭长,甚至可能,这个亭长让韩信去死,韩信也一定要去死。 所以,韩信蹭饭蹭的理所当然。 之后,亭长妻子断了韩信的供应。 这就相当于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两人从主从附属关系中解脱出来。 这就好比,你在某个公司上班,老板按月给你工资,你按时打卡上班。 哪怕你每天都是坐在办公室发呆,那也是你的权力。 谁叫老板不给你任务呢? 而之后,老板不给你发工资了,你当然就知道,你被开除了。 你与老板之间,当然是两不亏欠。 而大妈赠饭,就又不同了。 这就跟你遇到困难,流落街头,一个好心的大妈,给你吃住,还赞助你路费。 数年之后,你因此飞黄腾达。 但凡有点良心,你自然要回去报恩。 而在此时,这样的关系更加复杂而且更加的多变和严苛。 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说。 倘若韩信不报答那位大妈的赠饭之恩,那么,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他就负有对那位大妈的义务。 这其中包括给她当奴仆的义务和为她去死的义务。 当年殷商灭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宁愿活活饿死,就是这么个道理。 将这套道德伦理观,套到东胡王卢绾和他的儿子卢它之身上后,就变成了卢绾背叛刘邦,投奔匈奴冒顿单于,所以,卢绾负有对冒顿忠诚和卖命的义务,并且在同时,匈奴单于拥有对卢绾与他的后代和部曲随意处置的权力。 让他死,他就要死,让他生,他就要生。 别说是卢它之背叛了匈奴了,就是没有,匈奴单于也理所应当的可以决定他与他的部族的一切。 而且,在理论上,汉室并没有任何插手和非议这个事情的权力。 不过,什么是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就是颠倒黑白,无视规则,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一切只为自己。 这位汉使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 但,帝国主义,并不需要去学习和练习。 只要国家强大起来。并且统治者不是怂蛋,下面的官员,自然就会懂得怎样耍流氓。 所以,这使者也就微微尴尬了一下。然后答道“左大将有所不知,卢逆和贵国的东胡王,虽然背弃祖宗宗庙,投奔贵国,但终究。他们也是诸夏苗裔,魏公不敢不管,不然,天子震怒,吃罪下来,我们担当不起……” 使者的话,呼衍当涂自然是一句也不肯信的。 但如今,形势比人强,汉朝强势,他自然也只能笑笑。 不过。这使者的态度和云中郡魏尚的态度,却让呼衍当涂和他的主子看到了一丝机会。 他们终于醒悟过来了,自己,并非全无筹码。 至少,他们的手里,还捏着很多过去从汉朝投奔匈奴的降臣叛将以及过去数十年从汉朝劫掠来的人口。 那些降臣叛将,或许中国的皇帝不会去管他们死活。 但那些被匈奴人劫掠来的百姓,汉朝皇帝不会管吗? 军臣觉得,他应该是会管的。 不然,就是自己抽自己嘴巴子了。 而此刻。呼衍当涂心里,更是清楚无比汉朝皇帝连东胡人的死活,都要管一管,那些被劫掠到匈奴的汉朝百姓。他肯定会管。 而且,是必须管! 过去五十六年,匈奴从长城边塞,劫走的汉室百姓有多少? 反正呼衍当涂是数不清楚的。 这些被匈奴人劫掠到草原上的奴隶,如今,已经被转卖到了整个大草原。 仅仅是在单于庭。就有两三千这样被从汉朝劫走的人口。 有了这些人在手里面,呼衍当涂觉得,汉匈谈判,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 甚至,还可能从汉朝那边敲一笔钱。 这样想着,呼衍当涂就故意说得“贵国陛下竟如此厚爱自己的百姓,真是让我颇为感动……” “这是自然!”汉使骄傲的说道“我主圣天子,为天下诸夏之民父母,以作天下王,乃上帝所降之诸夏保护者!” 经过即位四年的表演和一以贯之的宣传,如今,在长城边塞附近,刘彻已经将自己的诸夏保护者的形象,深深的传播到边塞军民的脑海和思维中。 这是一种代价轻微,但效果非常好的宣传方法。 当百姓知道,自己的君王是自己的保护人后,那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拥护和拥戴这位君王——哪怕,他们从未见过这个君王。 正是如此,刘彻的地位,才会变得如此稳固。 朝野内外,诸子百家,全部都要跪舔和逢迎。 甚至,不得不为了他的喜好,而改变自己学派的某些理念和观点。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样的宣传,固然能让汉室获得军民百姓的认可和拥戴,但也给了其他敌人可趁之机。 就像现在,呼衍当涂,笑着对汉使说道“哎呀,那请使者回去转告贵国皇帝我主大单于以汉匈友好为念,愿以历年以来,自贵国所劫之数万人口,换取贵国释放,在马邑城下俘虏的我国士兵……” 汉使顿时就愣住了。 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他只是一个使者,身负的使命,也只是来制止匈奴人杀戮东胡王卢它之的残部。 他并未得到更进一步的授权。 但这个问题,他却必须回答。 不然,回去后,他就可能被无数同袍和父老鄙视。 想想看,过去五十几年的汉匈混战,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昆仲姊妹,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叔伯。 今天,当匈奴人提出用这些人来交换在马邑被俘的战俘。 使者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 但他很清楚,云中军民的态度一定要救回来! 他们在外面吃的苦,太多太多了。 以前,国家羸弱,使得他们被匈奴人劫掠而去,远离故乡,许多人甚至到死也不能回归故里。 如今,国家强盛了,怎么可以继续让他们流落在夷狄腥膻之地,备受折磨和欺压?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着呼衍当涂道“左大将,鄙人虽未获得授权,但鄙人以自己的性命,对左大将保证请贵主大单于,妥善照顾和保护所有我国百姓,我主圣天子,必然会感激不尽……” 呼衍当涂闻言呵呵的笑了起来。 “汉朝人啊,也并非是全无弱点嘛……”他的心里的阴霾终于消散。 对匈奴人来说,现在最可怕的事情是汉朝人冷酷无情的拒绝这个提议。 到那个时候,匈奴帝国就没有任何筹码了。 现在,呼衍当涂觉得自己可以对单于回报这个喜讯了。 过去几十年,被劫掠到草原上的汉朝军民,数都数不清楚。 这几十年下来,有着汉朝血统的奴隶,更是不可计数。 这些人的人数,少说也有几十万。 有着这些筹码在手,汉朝,就要投鼠忌器。 至少,在表面上要做到投鼠忌器。 这就给了大匈奴机会了! “有了这些人在手上,大匈奴就可以放心西进了……”呼衍当涂在心里愉快的想道。 原因很简单,只要匈奴方面做出愿意归还和送还这些汉朝人和他们的后代的态度。 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那么,清点这些人的来历,登记和辨别,以及移交,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没有三五年,甚至十年,这个工作不可能完成。 而在没有完成交接之前,汉朝皇帝但凡要点脸面,就不可能出塞与匈奴作战,更不可能侵袭匈奴的幕南地区。 这样,匈奴主力就可以放心西进。 通过对西方辽阔世界的征服和掠夺,重新团结和稳固匈奴帝国的霸权。 只要能带着部族抢掠到人口和财富,其他部族就不会有异心。 而借着西征,匈奴帝国不仅仅可以重新强盛起来,还可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将来,真的打不赢汉朝,还有西方的新世界可以转移。 汉朝人有本事,远征几万里甚至十几万里吗? 呼衍当涂觉得这不太可能。 而且更关键的是,西征还可以强化幼主于单的地位。 对如今的匈奴来说,向西征服,确实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药! 内部不稳?西征,只要胜利,就能抢回财富和人口,稳定国内部族,安抚内部的山头。 于单地位受挑衅?西征!到时候将西方征服的土地和人口,划归给于单,那样,于单的地位就稳固了。 乃至于单于神圣性受质疑,也能通过西征解决。 只要胜利,抢的财富和人口,那单于就是神圣的。 有了这么多好处,单于庭当然已经是下定了西征的决心! 若不是还有汉朝威胁,恐怕此刻,单于大纛以及到了西域。(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akqgq.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正点小说网武侠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