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汉元德三年冬十二月,刘彻的天子车驾出现在了渭南的武功县。 刘彻到此,是来视察褒斜道在关中这一侧的工程进展情况。 自三年前动工以来。 褒斜道工程在程郑氏和卓氏的资金注入下,分别自渭南的武功和汉中的南郑两头同时动工。 这个工程至今,已经吞掉了接近一万万以上的金钱。 仅仅在武功县这一侧,就雇佣了超过了五千人的民工,三年来,日以继夜的在进行施工。 这个工程的难度,在此时的技术水平来说,无疑是相当高的。 因为,整个褒斜道工程,将要穿过重重崇山峻岭,循着河道与山川的走向,将褒水与斜水贯通在一起,而实际上,打通的却是渭水和汉水这两大水系。 基本上,这个工程,在此时,是不亚于隋唐大运河一般的逆天超级工程。 一旦其全部工程竣工,届时,蜀郡与关中的交通,就将变得非常便利,关中与蜀郡,将不再为秦岭所分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将会消失。 更关键的是,这个超级工程,还将改变渭南地区多年缺水的顽疾,仅仅是大农和内史衙门的初步预计,在关中这一侧,褒斜道工程,就可灌溉将近十万亩土地,惠及数万人口。 更别说,一旦褒斜道贯通,那么,来自关东的漕粮,从此就可以经南阳循江而上,通过汉水,进入南郑,再从南郑转输关中。 仅此一项,就可每年至少多输漕粮数百万石至关中,节约转输浪费百余万石,减少民夫徭役数十万人次。 真可谓是利国利民。 汉家朝廷再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刘彻在少府令刘舍的陪同下,登上太一山的一座山峦,远眺着已经初步成型的斜水一侧的工程全貌。 武功县的地理地貌。在整个关中,是比较特殊的。 最高处是太一山的主峰,海拔接近四千米,但最低处。在斜水与渭水的交汇处,海拔仅有数百米。 因此,落差很大。 所以褒斜道工程才会如此艰难。 施工人员,不仅仅将要面对沿途的险峻山峦和湍急的河水的挑战,更要面临。忽高忽低的地势。 而漕运渠道,又不像栈道,只要能过人就可以了。 想要让渠道能顺利穿越山峦,少不得只能凿穿山峦,打开通道了。 在这个连火药都没有的时代,只能靠锤子,用双手一点点凿,其艰难可想而知——就算发明了火药,其实帮助也不大,火药又不是炸药。在工程上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然而,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尤其是在施工人数达到一个数量级后。 首先被发明的是一个名为‘火焚水激’的施工办法。 这是利用最简单的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开山凿石的办法。 利用此法,在三年内,仅仅在斜水一侧,工程施工队伍,就凿开了四座大山,修建出了一个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宏大的一个人工隧道群。 最大的一个隧道。全长接近二十丈,宽三丈,可容一艘千料大船通过。 另外,隧道内还有道路可供马车和行人通过。 然后。在一些险要地段,人们又发明了锤石法,以清除某些水流湍急,且河道中有巨石塞路的的路段中的暗礁和巨石。 这也是个笨办法,靠的就是蛮力和汗水,一点点拔掉那些路上的钉子。 此外。工程路上,还有些地方,简直无法施工——譬如有些地方,大山直接深入河中,别说是凿隧道了,就是连人,也很难在其岸边行走。 没有办法,工程队就只能在其岸边,凿出一条凹型的槽道,将河水引入渠道中,避开该地。 即使想出了如此多的笨办法,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资源。 但,某些地段,以目前的工程技术,因为河道实在太窄,且根本没办法拓宽,或者水流实在太过湍急,甚至根本就是个瀑布,完全没有办法施工。 所以,没奈何,这些路段只能放弃开凿,让漕船在这些地方靠岸,然后,改走栈道,等通过这些地段后,再转入水运。 如今,整个褒斜道的斜道漕运灌溉工程,基本上已经接近完工了。 刘彻看着这蜿蜒曲直,一路穿越群山峻岭的伟大工程,感慨的对旁边的少府令刘舍道“朕闻昔者伍子胥曰人众定能胜天,今果如此!” 如今,是没有人定胜天这么个说法的。 只有人众胜天,而天定亦能胜人这个说法。 对上苍的敬畏,依然深入人心,便是皇帝,也不能胡咧咧的嚷嚷人定胜天。 那会被人吐槽的! 但是,作为一个被证明了君权天授,受命于天的皇帝,感慨一句‘人众定能胜天’,却是刘彻的权力。 “此皆陛下神威,使鬼神借力,而群臣用命,是故千古天堑,如今变通途!”刘舍立刻就拍马道。 人众定能胜天这个话,不是臣子能说的。 就好比当年秦始皇问自己的大臣们,啊呀,我觉得我特牛逼,三皇五帝,已经统统比不上我了,我该用个什么称号呢? 大臣们当然不敢接这个话茬,只能拍马给其上了个‘皇帝’的尊号。 如今亦然,身为天子,受命于天的皇帝,刘彻自然可以说,天如何如何,但臣子却不行。 能与天对话的,只能是天子! 刘彻听了,自然非常高兴。 褒斜道,确实是千古难题了! 自三皇五帝开始,诸夏的先民,就已经发现了,可以自褒斜道,进入汉中,抵达蜀郡。 而明史记载的褒斜栈道的第一次开凿,是在范睢相秦之时,为了给伐蜀的司马错大军转输后勤粮草修建而成。 此后百年,历代秦王和名臣,皆想将栈道变成槽道。 奈何,褒斜道的崇山峻岭和湍急水流,使之所有计划和想法,全部胎死腹中。 而在范睢后三百年,这个想法,终于在刘彻手里看到了实现的曙光。 一旦褒斜道全面竣工,汉室就将打开通向西南的高速公路。 汉水与渭水的对接,不仅仅能在经济和民生上,发挥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从今以后,只要褒斜道存在,蜀郡和大西南,就再也不可能割据一方了。 各种蜀政权,从此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当然,现在,褒斜道,还不能算是已经成功凿通。 它仅仅是初步完成了在斜水这一侧的施工。 在另一侧的南郑,还有着将近百里的险峻河道,需要人们去征服。 “少府,回去后,传朕的命令,临邛程郑氏与卓氏,身为外戚,富贵而不娇,诚为可嘉,其封程郑婴为成信君,封卓王孙为嘉信君!”刘彻淡淡的吩咐道。 两个老丈人,其实早就该按传统,赐予封君地位了。 在汉室,封君群体中,最大的来源就是外戚。 甚至,有不少外戚,直接封候。 但是,目前来说,老刘家在外戚的问题上,还是很矫情的。 一般来说,在对外戚的封赏问题上,很有一副做了还想立牌坊的纠结模样。 想当初,太宗皇帝在自己的两个小舅子的封侯问题上,可谓是拖了又拖。 窦太后的哥哥窦长君,甚至都没能等到自己被封侯就挂了。 少君窦广国也是熬了好多年,一直熬到刘彻的老爹上台,才被封为章武候。 轮到刘彻当皇帝了,作为自我标榜为太宗继承人的皇帝,在外戚问题上面,自然就跟太宗皇帝看齐了。 至今只封了义纵为东成候,另外因为要拉拢窦太后,封了陈蟜为隆虑侯。 除此之外,其他妃嫔的亲戚,也只是赏赐钱帛为主。 今次敕封卓王孙和程郑婴,还是刘彻即位以来首次,嘉奖外戚。 但,其他人却也没有任何办法来拿这个事情说事。 有本事,捐一条褒斜道这样的超级渠道。 别说封君了,封侯都可以!(未完待续。) ps 今天刚刚回家,歇一下,明天恢复正常更新 ps太一山就是现在的太白山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asaaq.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吉林省柏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22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