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朕将策命颍阴候灌何为楼烦将军,将尔全军……”刘彻忽然对跪在自己面前的楼烦王说道。 然后,从刘彻身后的屏风中,走出一位身披甲胄的老将军。 这位老将军走到刘彻面前,跪下来,拜道“臣何奉诏!” 颍阴候灌何,今年已经六十余岁了,他的须发皆白,看上去似乎垂垂老朽。 然而,刘彻清楚,这是一位猛将。 年轻之时,他甚至在汉匈大战时,于野战之中,斩下一位匈奴骨都侯的头颅。 注意,他是冲阵斩将所获的首级。 不是三国演义那样的叫阵单挑。 而是率部冲阵,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他的父亲就更生猛了! 颍阴懿候灌婴! 这是一位从小贩而起的传奇人物。 在反秦起义之中崭露头角,在楚汉争霸之中,威风八面,阵斩龙且,生擒周兰,参与彭城大战,亥下之战。 即使是其垂垂老朽,将死之时。也受命于太宗皇帝,统兵八万,北上发动河南战役,将匈奴势力全部逐出长城。 他就是传奇的代言人。 因此,其谥曰懿。 懿者,美也! 这个谥号,是汉家对一个臣子生前功绩和品德的最高嘉奖之一。 汉初一百五十余列侯,独灌婴与曹参获此殊荣。 而颍阴候家族在汉家地位自然是与平阳侯家族一般。 历代天子都有与之联姻。 而且,作为汉室骑兵部队的奠基家族之一,颍阴候家族在传统的骑兵军官中,有着极大的声望和号召力。 而最初的汉室骑兵,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楼烦人,或者与楼烦人关系很近的地方。 当然,这里的楼烦指的是过去秦国楼烦郡地区的常住居民。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其实,这些楼烦军官,也未必是当年楼烦王国的臣民。 中国自战国之后,出现了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 南方的吴越和齐鲁的人口,大量北迁。 而原本在北方的人口,也大量南下。 各地居民彼此交融混居在一起。 于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隔阂消失,列国尽为一家,再无什么你这个楚国蛮子休要来污我晋国君子的言论。 因为,假如有这么说的话,那么,他马上就要被扒皮——你特么不过是个文身的越人移民,叽叽歪歪有毛用? 所以,实际上,现在的许多楼烦军官,其实也就是披了层皮而已。 然而,入其乡,随其俗。 正如当年跟着刘邦入关坐天下的关东老兄弟们一样。 移民到了某地,自然而然,就会以某地人自居,并且继承了当地人的许多的习俗和传统。 像关中,现在虽然人口结构大部分是移民,但人人都是以老秦人自居。 又像后世的魔都,讲真,真正的魔都原住民有几个? 但还不是人人都是‘阿拉侬巴拉巴拉……’ 这些楼烦军官也是一样的。 既然大家都是楼烦人,当然是会履行一些传统的义务。 譬如,从小练习骑射,又譬如……恨楼烦部族! 虽然很多人不太明白,恨一个匈奴的部族,到底是为毛?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大家伙喊口号。 习惯成自然嘛。 刘彻此番点将灌何,就是要借助灌何在楼烦军官群体里的巨大号召力,然后拼命往楼烦部族里掺沙子,分化拉拢,光明正大的拉拢那些中下层的楼烦贵族。 这楼烦王嘛…… 跟沧海君一样,当个招牌,做千金买马骨的马骨好了! 而,楼烦军官们也肯定会乐意,将归降的楼烦部族的中下层全部拉走。 这样,用不了两三年,甚至不要一年。 楼烦部族就会跟楼烦王国一样,变成历史上的名词。 “颍阴候与楼烦候,日后要精诚合作,不负朕望!”刘彻笑着道。 灌何嘴角微微一笑,他虽然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没当将军了,骨头架子都要腐朽了。 但是…… 假如是对付楼烦部族,他定然会乐意的。 因为,这是给后代立基业啊! 只要能消化掉楼烦部族,从中拉拢一批可靠的军官,未来颍阴候家族就有了希望。 甚至…… 在灌何心里,他有更大的野望——换世子。 他现在的世子灌贤,名字里虽然有贤,但一点也不贤。 相反,就是个纨绔子弟,成天只知道斗鸡走狗,现在二三十岁的人了,连马都不会骑! 真是丢光了他老爹和他的脸面! 与之相比,他的庶子行,能力更好,也更与他灌家的家风相似。 只是奈何汉家制度,列侯世子必嫡长子。 一般人别说想换个庶子来当世子了,就是嫡子也不太可能。 因为汉家有制度,列侯世子,肯定会录名讳,告于太庙,报高帝和太宗、仁宗批示。 历代先帝们冥冥垂视,将他们的意思通过龟甲表达出来。 走完这个程序后,嫡长子的世子地位就获得了先帝们的认可。 想换? 呵呵呵,先帝们的脸往哪里放? 所以,汉室才会发生许多奇怪的事情。 譬如,四年前,长沙王挂点,但他明明还有儿子,但刘氏天子却宣布长沙绝嗣,废为郡县。 又如,当朝丞相周亚夫,他父亲的封号是绛候,他哥哥作为世子,继承了其父绛候之爵位。 但等他哥哥犯罪被诛后,他被太宗批准,嗣绛候之爵,但封号却变成了条候。 这都是这个制度在作祟。 在理论上来说,灌何几乎不可能更换世子——除非他得到天子的特诏,然后由天子向列祖列宗报告颍阴候世子贤有疾,不能奉宗庙,册其庶子行为世子。 然后先帝们再通过龟甲做出批准。 这是唯一可以绕开‘置后律’的限制,顺利更换继承人的方法。 然而,这样的特例,在汉室六十年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一次。 对于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刘氏而言,挑战先帝们批准的事情,等于自己抽自己嘴巴子。 灌何很清楚,他想要换个继承人,免得自己和自己的父亲被自己那个不成器的世子拖累。 唯一的办法,就是立下大功,然后用此功劳去请求天子答应特许换人。 即使如此,哪怕成功,他的颍阴候封国,也至少要付出两千户食邑被削的代价——这是制度,置后律所规定的代价列侯继承人倘若换人,那就要递减爵位或者食邑户数。 这就是为什么,汉室列侯们,那些名将,那些英杰,哪怕明知道自己的嫡长子是个草包,也要捏着鼻子认可的原因——换继承人很难,更重要的是,即使成功,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一般,假如不是实在对自己的儿子没信心,没有人会选择换马。 而灌何也是没有办法了。 他清楚,他假如不能换掉那个纨绔子弟,等他一死,他与他爹,就可能会被拖累。 若颍阴候爵位被废黜,那他与他爹在九泉之下,就要吃不到香火血食,得不到祭祀。 这是汉人士大夫贵族最恐惧的身后之世。 死了还要挨饿,太可怕了! 所以,此刻灌何简直仿佛回到了二十岁的青春岁月,他意气风发,精神抖索的看着自己眼前的那个楼烦候,然后,他拱手道“楼烦候,鄙人颍阴灌何……” 楼烦王,哦不,现在已经是汉室的楼烦候闻言,嘴角一抽搐。 在将近三十年前,颍阴候就是汉朝在匈奴最响亮的称呼。 那位汉朝丞相,带着大军,将匈奴逆推回草原,解除匈奴骑兵对长安的威胁,然后还从匈奴人嘴里抢到了一部分的河套平原,在那里设置云中郡。 即使当时,匈奴是后院起火,月氏人开始捣乱,匈奴主力被迫全部西征,去与月氏人捉迷藏。 但当时的汉朝,几乎全是步卒,骑兵加上车兵,勉强才有个几千人。 带着这样一支军队,这位汉朝丞相,取得那样的胜利,足以让匈奴人刮目相看。 老上单于甚至感慨此虎将也! 而对他而言,颍阴候这三个字的含义更大。 作为楼烦王,他当然有所耳闻,汉朝的颍阴候与汉朝的楼烦军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人必会给我找茬……”楼烦候在心里想着,这个概率应该是很大的。 于是楼烦候将视线看向那位笑眯眯的汉朝的皇帝。 他很清楚,自己如今的富贵甚至生死,全系于汉朝皇帝的一念之间。 所以,他必须拼命巴结、跪舔。 而且要比从前跪舔和臣服匈奴人更彻底! 不然,汉朝皇帝肯定不乎帮他! 深深吸了口气,楼烦候跪下来,拜道“陛下明鉴,臣本北狄酋长,粗鄙不识王化,狂妄自大,幸蒙陛下不弃,用大义感召,使臣知中国王化,陛下之德,令臣感激涕零!臣必万死以报陛下大恩!” “只是……”他匍匐在地上,说道“臣本北狄,生来无有姓氏,唯有以部族为号,今为陛下臣妾,沐王化而更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臣之粗鄙,冒犯陛下之圣德,故此,臣请陛下嘉大惠,赐姓氏名讳与臣……” 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了。 通过向汉朝皇帝要赐名,从而将自己的地位,拔高到‘天子奴婢’的地位上。 这是他与他那几个幕僚商议后的结果。 甚至,这些说辞,也都是幕僚们帮他想好,然后教他背熟了的。 只要他能成功获得赐名,那么,就等于获得一个保障。 刘彻闻言,呵呵一笑。 取名字什么的,他最喜欢了,尤其是给归降的夷狄取名字。 他沉吟片刻,然后说道“卿既然沐中国王化,不如就以王为姓氏,以忠为名!” 楼烦候闻言大喜,立刻拜道“陛下嘉大惠于粗鄙之臣,使臣能有姓氏名讳,不再为夷狄之人,臣铭感五内,必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为陛下鹰犬,做社稷爪牙,以报陛下之恩!” “爱卿知道就好……”刘彻善意的点点头,然后道“朕已决意,将卿及卿的部曲,北迁至造阳县……” 他拍拍手掌,很快就有宦官抬着一副巨大的地图,来到他的面前。 刘彻拿着天子剑,在地图上那条蜿蜒的长城上一指,将造阳县所在的位置指给楼烦候王忠和颍阴候灌婴,道“造阳,去右北平以北三百余里,为汉家预警之地!” 此地,与马邑一般,是汉匈数十年战争的产物。 但它比马邑更危险。 因为它与长城距离更远,而且,身后没有雁门这样的雄关。 在历史上,武帝时期,此地曾经反复易手,汉匈在此屡次争夺。 若在以前,此地无所谓了。 丢了就丢了,无关大局。 但现在,随着安东都护府重要性越来越高。 此地,就已经不容有失了。 因为此地,在刘彻看来,大抵应该是后世的北京门户,宣化。 丢了它,右北平和上谷郡都有危险。 而且,匈奴人还可能继续深入,攻击燕蓟,切断中国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联系。 而这是刘彻所不容许发生的情况。 但,临时抽调一支过万的骑兵北上,既不经济也不现实。 倒是楼烦部族大有可为! 历史上,霍去病就在吊打了匈奴后,驯化了乌恒人,然后将乌恒放到辽西与右北平之间的草原,作为缓冲和预警。 此举虽然在霍去病死后给汉室造成了一些麻烦。 但总的来说,改善了右北平上谷郡和燕蓟的国防,匈奴人从此不再可能在没有击败乌恒前,就南下去袭扰其身后的右北平等地。 如今,刘彻此举也算是抄袭霍去病故智。 不过,相对于霍去病将自己的狗丢到那里,连链子也不栓就不管了。 刘彻无疑考虑得更加全面和完善。 造阳县附近,此时的地势也是一马平川的草原,只有少数的丘陵地区。 虽然比不得河套,但也算一个优秀牧场了。 至少,汉室就在哪里养了大概两三千匹战马。 将楼烦人安置至此,用上谷郡和右北平的军队监视和监管。 这样就不怕楼烦人尾大不掉,更可通过当地的百姓与汉军,渐渐的同化楼烦部族。 而且,又因为此地远离中国腹心,就算出了问题,也好解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avkae.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飞翔小说豆豆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