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时间的指针,渐渐走到了九月,元德五年,也将结束。 九月甲戊(初六),日有蚀之! 日蚀,在中国史书上,是记载最多的天文现象之一。 早在古老的不能古老的夏后氏当政之时,在距离如今接近一千八百年之远的远古时代。 当夏仲康氏执政之时,就记载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日蚀。 那次日蚀,甚至出现在了《尚书》之中,流传至今。 书曰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最近开始整理出来的《竹书纪年》里也同样记载了这次日全食,与尚书的记载基本吻合。 而对今日的中国人来说,对日蚀最深刻和最初的印象,却是来自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古老的诗歌,用着优美的文字和深厚的人文主义关怀之情,将天文与政事,联系在一起,用着沉痛的语气,诉说着当政者的无耻以及百姓的无辜。 读者无不与之产生深深的共鸣。 但是,在汉室现在,日蚀的影响,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刘彻仅仅是日蚀发生的当天,下令自己要‘素服避正殿’,同时勒令百官‘无得歌舞酒宴’。 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 原因嘛,很简单。 物以稀为贵。 最近几年,日蚀发生的太频繁了。 前年,汉家才刚刚经历了一次日蚀。 而且,史书上的日蚀记录,多如牛麻。 现在的汉家,除了日全食,对于日偏食什么的,真是无所谓。 但对匈奴人来说,这就未必了。 西域。 军臣统帅的大军,正在越过一条河流(锡尔河),准备前往西方的山口,打开进入更远方的道路。 庞大的军队,从已经变为废墟的旧大宛城市之旁经过。 残垣断壁之下,隐隐还有紫黑色的血污。 一个又一个骷颅和散落在砖瓦之间的枯骨,似乎在诉说着这些城市曾经遇到的恐怖。 就在此时,天空之上,永远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瞬息之间,光芒暗淡,一个阴影,遮蔽住了太阳的光芒,让这个伟大的生命之源,居然只有边缘的光芒,依然可见! 长安观测的日偏食,在这个西域王国,居然成了日环食! 若稍微懂些天文常识,那么,匈奴人会知道。 这是因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处于远端,月球的本影锥无法抵达地球,只有伪影锥抵达,因此月球的直径在地球看来,小于太阳。 因此,造成了日环食。 但匈奴人不知道啊! 匈奴人,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在他们的宗教观之中,日月,象征着天地的最高主宰。 至高的天神,就是日月的化身。 连单于,都要宣传自己是日月之子,天神的代行者。 当日蚀来临。 所有匈奴人,无分奴隶和贵族,不论是在骑马行军的,还是在帐中议事的。 统统战战兢兢,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匍匐在草皮上,对着太阳告罪。 萨满祭司们,更是震惊不已。 他们将数十甚至上百的奴隶和牲畜,拉出来,宰杀掉。 用牲畜和奴隶的血,向冥冥中的神明献祭,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指示。 如此喧哗和烦扰了大约半刻多钟后,月球终于开始离开轨道,太阳的光芒重新出现。 匈奴人这才战战兢兢的起身,望着天空上的恐怖,低垂着头颅。 “大单于,大祭司来了……”站在一个山坡上,刚刚才从地上爬起来的军臣,立刻就听到了自己的侍从官的声音。 “带过来……”军臣心有余悸的说道。 上一次日蚀,是在两年多前。 日蚀后半年,匈奴就吃了马邑之战的苦果。 右贤王尹稚斜战死。 号称匈奴脊梁骨的折兰部族败亡,楼烦、白羊,一降一俘。 匈奴帝国遭遇了重创! 甚至,就是他这个单于的地位也摇摇欲坠。 时隔两年,日蚀再次发生。 这次会带来什么厄运? 军臣不得而知。 他只知道,这确是天地神明的警示,必须予以重视! 过了一会儿,一个老人在几个弟子的搀扶下,微微颤颤的走到了军臣面前,跪下来拜道“老奴拜见大单于!” “大祭司请起……”军臣连忙将他扶起来。 大祭司! 匈奴萨满祭司中最高级别的宗教主祭。 哪怕是单于,也要给与其尊重。 更何况,这位大祭司一直是军臣的支持者。 “大祭司,天神可有神谕?”将这老者扶起来后,军臣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神明与先祖,共同构成了匈奴的宗教观。 匈奴人跟汉朝的中国一样,相信先祖会在九泉之下,苍天之上,冥冥垂视自己的子孙。 但在同时,因为草原上残酷的生存环境和激烈的竞争,让人类的生命变得脆弱无比。 所以,匈奴更相信,神明的力量,确可以保护和拯救他们。 而草原的特殊环境,又进一步增强了宗教的说服力。 萨满祭司们永远不缺乏震慑和恐吓匈奴人的例子。 “这次日蚀,是天神的警示!”大祭司巍颤颤的说道“有大灾难和大恐怖将降临!” 他言之凿凿的说道“我看见了,先祖的石像流出了血泪……” 军臣闻言,终于色变。 在匈奴历史上,大祭司告诉单于,先祖的石像中流出血泪。 这几乎是天崩地裂的灾难预兆! 最典型的就是当年,头曼大单于的大祭司告诉他,先祖的石像双眼流出了血泪。 然后,头曼单于就被冒顿大单于鸣镝射杀。 匈奴随后进入内战,死者阡陌连野。 “会是汉朝吗?”军臣喃喃自语两声。 日蚀的出现,先祖的石像流血,这都是不吉和不详的征兆。 那么…… 军臣将视线投回南方“我需要回军吗?” 随即,另一个想法浮现“我就算回师,恐怕也来不及了吧……” 大军回转,岂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更何况,此番西征,还毛都没有捞到一根! 倘若就此回师,且不说汉朝究竟会不会北上。 既算汉朝真的北上了,他这支已经远征数千里的疲惫之师,回去了又能怎样? 还有,为了此番西征,各部族都动员了大量的奴隶和战士以及牲畜跟随。 若是什么都没有抢到,就此回师。 他能承担得了诸部族的怨气吗? 答案是——不能! 匈奴人可以吃败仗,甚至可以承受许多伤亡。 草原上的人命本就不值钱。 为了一块能放牧百头牲畜的小草场,两个部族之间,常常会死伤数百人! 但是——匈奴人决不会接受耗费巨大,却什么也没有获得的行动。 在草原上,浪费就是原罪。 不能带领部族征服和劫掠其他人的单于,更是该死! 军臣很清楚,他当年能够发动政变,清洗掉右贤王的势力。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右贤王在前年,率领五万大军南下,损兵折将不说,抢到的财帛也少的可怜。 这激起了幕北,甚至幕南部族的愤慨! 想到这里,军臣就已经知道了。 他的回师毫无意义,反而会导致匈奴的分裂。 那些得不到战利品和奴隶的部族,会怨恨他这个单于。 挛鞮氏内部的政敌也会借此发作。 更重要的是,他就算回去了,恐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想到这里,军臣就叫来了自己的右大都尉须卜难。 须卜难是须卜氏族之中最强的勇士,他二十岁就成为了须卜氏族的射雕者,是须卜氏族中公认的下一代领军人物。 “右大都尉,你立刻拿着本单于的龙旗带着本单于的亲卫队,日夜兼程,回到申屠泽,告诉呼衍当屠无论汉朝怎样挑衅,都不许擅自开战,假如汉朝主动进攻,那就死守高阙,等待本单于归来!”军臣对须卜难命令道。 后者立刻说道“您的命令,我的使命!” 然后,须卜难就接过了一面单于庭特有的龙旗,将之插在自己身后,然后呼啸一声,带着数百名骑兵向着东方而去。 望着须卜难远去的背影,军臣终于感到有些安稳了。 在军臣眼里,高阙要塞,那是神明才能攻陷的军塞! 当年,要不是秦人主动放弃了高阙和阴山的郁林塞。 匈奴人怕是全族死光,也不可能夺得这两个伟大的要塞。 要知道,当年,蒙恬驻扎在阴山时。 不仅仅匈奴,即使是当时的草原霸主东胡和月氏,也全部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南下牧马,甚至不敢在秦人面前弯弓! 在军臣看来,只要呼衍当屠不冒进。 死守高阙,以呼衍当屠的兵力和实力,汉朝人就算死上一百万人,也别想攻克高阙! 除了神明,这个世界,不存在能够攻陷高阙的力量! 它是那么的坚固,那么的险要,那么的强大。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周围高耸入云的山峦和陡峭崎岖的峡谷,更不是任何人可以飞跃的。 而守住了高阙,就等于守住了大河,守住了大河,就守住了阴山,守住了阴山,就守住了河南。 只是,不知为何,军臣的内心深处,还是隐隐有着不安和惶恐。 以至于,他又叫来了一个忠诚的奴才,对他吩咐道“你,立刻去狼居胥山,命令,在狼居胥山守卫的部族南下,渡过大幕,进抵申屠泽!” 匈奴人虽然习惯在秋冬,前往南方过冬。 但是,幕北的一些重要牧场和重要的山脉,匈奴依然会派军队和部族留守。 这是游牧民族的特性所决定的! 匈奴人深知,任何一块牧场,你一旦放弃,立刻就会有人填充你留下的空白! 匈奴人可不希望,那些肥美的牧场,在自己的部族离开后,被人鸠占鹊巢。 所以,在狼居胥山等地,匈奴都会留有一些守卫力量。 而且,这些力量,通常都是匈奴的精锐! 他们会杀死任何敢于侵犯自己领地和牧场的其他部族的牧民,将他们的尸体吊起来,脑袋插在木桩上。 以此警告所有人这些牧场是匈奴的,未经匈奴允许,任何人都不可有侵犯,更不可有放牧! 而调动这些力量,则很有可能让幕北的小偷和丁零人在这个冬天肆无忌惮的侵占匈奴的牧场。 让明年的匈奴牧民只能看到一片片狼藉。 然而,在军臣看来,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只要能保住河南地,那么,大匈奴就依然会占据对汉朝的有利地利。 而河南地假如能保住,更可以重新平衡汉匈力量。 使得匈奴人不再畏惧汉朝。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居然出现了有部族,因为惧怕汉朝,而不敢回到自己传统的过冬地,反而西上,来到了塔里木盆地过冬。 ……………………………… 当日蚀发生时,在高阙的呼衍当屠,以及其他的匈奴部族首领,也全都看到了日蚀的景象。 如军臣一般,所有的匈奴人,都跪在地上。 而那些被枷锁束缚的大宛奴隶,以及大腹便便的大宛女奴们,也都是神色恐慌。 日蚀月食,这是人类在愚昧时期的通用恐惧。 无论是西方的罗马,还是东方的汉朝,仰或非洲的埃及,西亚的两河文明以及美洲大陆上的食人族。 没有任何民族能在这天地的奇观和伟力面前,还能保持镇定。 当日蚀结束。 大宛奴隶们瑟瑟发抖。 在他们眼中,这是太阳神阿波罗发怒了。 而在匈奴人眼里,一如军臣,他们直觉的认识到,这是灾难来临的预兆。 “马上命令若卢部族,加强对梓岭的控制,派出骑兵,巡视休屠泽,各部族立刻开始渡河,所有的牲畜和奴隶,全部给我安置到高阙之后去!不可让汉朝人有机可乘!”呼衍当屠立刻就下令。 但可惜,愿意听他命令的人,并不多。 尤其是若卢部族和须卜以及兰氏的部族。 这些家伙表面上都点头答应。 但实则,却转头就将这个命令抛之脑后了。 尤其是须卜和兰氏的贵族们,他们才不会愿意去听一个呼衍氏的‘野种’指挥! 而且,他们觉得,即使呼衍当屠是对的。 那么,在汉朝出塞后再收拢部族,撤退奴隶和牲畜也还来得及。 至于若卢王就更坚决了。 你叫我派人去巡视休屠泽,我就去巡视休屠泽? 那多没面子! 再说,这么冷的天气,连河水都结冻了,沼泽也冰封了。 汉朝人出塞? 搞笑吧!(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eesks.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去小说网万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