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至于所谓的中州之名。 群臣们也不陌生。 虽然禹贡天下九州,没有中州之名。 尧帝十二州,也无中州。 但这并不代表,中州就不存在。 正如‘中国’之称谓,自古有之。 并不需要什么人来刻意命名和强化。 古代的先王,从来都是王中国而霸天下的。 而中州之名,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阴阳家和星象家在传说了。 而前不久,当今天下最有名望的易学巨头,日者司马季主,发布了他的最新著作,名为《天官俗解》。 这本书,一推出,自然就立刻被贵族和士大夫们争相传阅。 此书之中,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所谓的中州概念。 按照司马季主所说月食始日……凡百一十三月而复始。故月食,常也,日蚀,为不臧也。甲、乙,四海之外,日月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济也…… 此书一发布,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并在士林和神棍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它否定了日蚀月食是‘天’对君王告诫和警告的常识。 而是,列举干货,援引自周公召公共和执政至今,青史所载的全部日蚀月食记录,然后告诉天下人日蚀月食不是‘天’的意图,它与草木枯黄,日落日升一般,是自然现象,是周期性的规律件。 很多人都暴跳如雷,甚至怒发冲冠。 但最终,却都只能无可奈何的低下头。 这是因为,当今世界,再没有比司马季主更权威的星象和易学名家了。 学霸放话了,学渣们岂能唧唧歪歪歪? 更何况,人家数据齐全,干货十足,援引的日蚀月食记录,全部有据可查。 便是个傻子,只要看到人家列举出来的记载,就知道,日蚀月食,确实是在进行周期性运转。 受到《天官俗解》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神棍界。 方士和术士,因此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骗人策略。 但在现在,群臣终于知道。 影响最大的,是朝局。 《天官俗解》是开路先锋,是当今天子对士林舆论的试探。 紧随其后而来的所谓十二州分野,才是正餐! 若果真如此…… “当今确实不愧太宗指定继承人啊……”许多人在心里腹诽着“这种行事之风,几与太宗无二矣!” 谋而后动,善于使用组合拳和连招,这正是当年太宗皇帝给群臣留下的印象。 刘彻没有去管群臣内心的想法。 他看着地图。 原本,他还没有想过这么快就推行十二州制。 在他的计划里,本来应该是先四部边境,设立四大都护府,等到都护府建设完毕,再行分州。 但,官僚们的动作和行动,逼迫他不得不提前拿出分州制度。 因为,他很清楚,当前的这股风气,倘若不能立刻制止和抹杀。 那么,其造成影响,将会是无穷大的。 它不止会影响现在,更会改变未来。 想想看,年轻的考举士子们一到地方一看——前辈们都在忙着刷政绩,而朝廷无动于衷。 刷子们纷纷大刷特刷,而不刷的人,则无法提拔。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不刷吗? 而一旦走上刷政绩之路,这些人就会变成瘾君子。 从开始一直刷到最后。 最终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所以,这股不正之风,必须纠正和遏制。 但,治大国如烹小鲜。 站在皇帝的角度,倘若行雷霆之风,强力打击和消灭刷子。 可能会造成全国性的大动荡。 正所谓法不责众。 哪怕是皇帝,面对几千上万的官僚的群体行为,其实办法也不是太多。 正面硬刚,刘彻是刚的过。 但,势必会掀起一个自诸吕后最大的大案。 要杀的人头滚滚。 哪怕保守估计,也是几万个官僚丢掉乌纱帽,数千人流放,至少千余个脑袋落地。 更会激化作统治者的皇帝与下面的士大夫地主的矛盾。 可谓是得不偿失。 作为皇帝,刘彻始终确立了一个政治原则打击一小撮,团结大多数。 他永远清楚,自己必须获得大多数的拥护。 如此,才能确保政局稳定,国家秩序不乱。 更何况,目前,考举士子这个群体,只在关中占优。 其他地方,多数还是旧有的官僚系统在运行。 贸然动作,敲死了那些官僚,谁来帮刘彻维系地方的统治? 所以,刘彻的选择是杀鸡骇猴! 先从关中开刀,反正关中的考举士子数量,已经在基层占据了绝对优势。 如今,关中六十八县,有五十三县,考举士子占据了超过七成的职位。 借着这个机会,用中州的幌子,干死剩下的旧官僚,尤其是那些裙带关系的基层官僚,当然是首选。 “在关中,大多数(考举士子系统)是必然乐于见到那一小撮(旧有的基层官僚)倒霉的!”刘彻在心里想着。 而这个抛出来的中州,其实就是为了打击和追究那些刷子们和地方豪强以及官员而存在的。 十二州也是如此。 “朕将置州刺史,监天下郡国!”刘彻看着大臣们,张开双手说道“考虑到前无先例,朕便先在中州试行之!” “置中州刺史一员,秩比两千石,监中州全境,除长安及诸先帝陵寝外的一切地方郡县!” “刺史之职,承朕之命,假朕权柄,周行郡县,省察治讼,黜陟能否,断治冤案也,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地方官可不省!” 刘彻信心满满的对着群臣道“一条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这是老刘家几十年都不变的国策了。 坚决打击和消灭地方的豪强宗族,维护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 不容许任何家法和私法,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 更加不准许任何家族和豪强,把持地方政治。 谁敢犯这一条,便是列侯,便是外戚,也照杀不误! “二条两千石及地方官,不奉诏书、遵承律法、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这一条,就是砍向官僚系统的利刃了。 而且,刘彻特地强调‘遵承律法’‘旁诏守利’。 其态度,实则就是要刺史去帮他清理那些刷子。 按照这一条来处置的话,现在,那些虚报和乱报数据的刷子,一个都跑不掉。 但,刺史去办案,比皇帝下诏,由三司杂治,结果就又不同了。 刺史纠核,那是本职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合情合理。 更重要的是,假如不是影响特别恶劣,一般只会将那个刷子革职,让他回家种田。 这样,就将手段限制在了相对温柔和缓和的正常人事任免,而非你死我活的政治倾轧。 若这样,那些刷子还心怀不满,想搞个大新闻。 那刘彻肯定不会介意让军队动手,用刀枪教他们做人——虽然实际上,在关中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自刘邦定都长安侯,所有发生在关中的叛乱,一般都是造反者还没举旗,就被地方上的蔷夫、游徼甚至是亭长镇压。 淮南厉王刘长就是这么一个被低级官员镇压的悲剧。 “三条两千石及地方官,自蔷夫以上,不恤疑案,风厉用刑,违法逼供,刑讯士民,烦扰刻暴,剥截黎元,胡乱摊派,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言惑众者!” 这依旧是针对官僚和豪强的重拳。 在今天以前,刘彻已经收回了地方官处决罪犯的权力。 所有罪犯的死刑复核权,已经被刘彻收回自己手里。 生杀予夺,在他一念之间。 当然,刘彻是不可能去管这么多的。 这种回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由天子勾绝。 在事实上,现在,一般性死刑,由廷尉决断,是否执行,然后上报兰台备案即可。 只有那些大案要案,刘彻才会亲自审查案卷,并交由尚书们讨论,最终决定是否批准。 但,地方官虽然失去了可以随意杀人的痛快,但,玩起刑讯逼供,他们依然十分快意。 这个世界上有的是变态,喜欢折磨人。 而汉律并没有规定任何刑讯逼供的限制。 这就更加助长了地方官们随意用刑的风气。 遇到嫌犯不开口怎么办?用刑! 泥腿子不服判决怎么办?用刑! 某个地主居然对抗官府?用刑! 而汉家刑罚,虽然废除了肉刑,但鞭笞和其他各种刑罚,依旧能要人性命。 在大堂上被打死的嫌犯和百姓,过去四年里,多达千人! 这还只是地方官报告的。 没有报告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但这犯了刘彻的忌讳。 普通百姓,不过是无知或者说法盲,不小心犯法,你就把人给打死? 而这是刘彻所不能接受的。 一个成年的自耕农,每年,会给刘彻提供一百二十钱的人头税以及二三十钱的刍稿税。 除此之外,他还会服役,还会消费。 更别提,每一个成年男子,现在都是一个士兵。 就这么被你们打死? 刘彻肯定不干。 至于地方官们随意摊派和乱收税赋,由来久矣。 当初,刘彻还没即位的时候,河南郡不就因为被刘彻的使者发现了他们一年居然收四次算赋的情况而将刘彻使者灭口。 这还是河南郡! 大汉东都所在,向来直属中央治理的地方。 其他郡县,类似情况,恐怕只多不少。 若非如此,以最近三十年的刘氏天子规定的赋税负担,老百姓岂会破产那么快? 真当以为那些阡陌连野的大地主的土地真是自己勤劳致富,辛苦积攒的? 这个风气,刘彻不敢说杜绝。 但绝对不能让他们太过嚣张,太过明目张胆。 百姓的负担,能少一点,就是一点。 刘彻很清楚,真正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国家和法律是不行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官僚也是如此。 地主更是如此。 人的天性就是逐利的。 为了利益,这些家伙别说是盘剥百姓,对抗国家了。 卖国也能卖的飞起。 想要让这些家伙把爪子从农民,从贫民身上挪开。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到一个新的盘剥对象。 譬如工人和无产阶级…… 不然,这个国家与官僚和地方豪强的战争和针锋相对,就将永无止境。 彼此之间,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丈道高十丈! 没看到,就是后世,也要到了新世纪,才能杜绝农村的乱摊派和乱收税吗? 你以为是官僚们忽然有良心了? 呵呵。 其实是他们找到更好剥削的对象——房奴。 泥腿子盘剥半天也才几百块,还要惹上一身骚。 卖地多快啊! 轻轻松松入账几千万几十亿。 宝马奔驰奥迪随便开,堂皇大气的大楼随便修。 所以,刘彻已经做好了,跟这些家伙长期拉锯的准备。 这也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 这就像拔河比赛。 皇帝跟中央在这头,官僚地主权贵在那头,小民就是中间的那个红花。 皇帝用点力,小民的生活就舒服一点,官僚地主权贵们再加把劲,他们的生活又窘迫一些。 若是皇帝把绳子一松手,就像东汉和宋明那样。 结果当然是小民嚎啕痛哭,大量破产。 刘彻看着大臣们,继续说道“四条夫两千石及地方官,选任官员,私相授受,违规任用,胡乱提拔!” 这也是一个顽疾了,同样是无法杜绝的。 谁不玩裙带关系呢? 就是皇帝也玩! 所以,这个事情,也只能是能打击一点就打击一点,能限制一下就限制一下。 做了,永远比不做强! “五条两千石及列侯子弟依仗权势,横行不法,鱼肉乡里!”刘彻将眼睛在在场的列侯大臣们身上一扫“及私自受请,乱法度,坏律令者!” 讲道理的话,二代们靠着老爹和家族的权势给自己捞好处,这很正常。 有些家伙甚至因此混出了名声来了。 因为拿钱办事,童叟无欺,而被称颂。 譬如馆陶啊馆陶啊馆陶啊。 但这是刘彻所不能忍的。 权力和国家是朕的,你们居然侵朕之权? 想做咩? “六条地方官阴结豪强,收受贿赂,妄议国政!” 阴结豪强,这是刘氏一直以来的打击对象,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这收受贿赂,妄议国政,则让群臣感觉有些菊花微恙。 谁又没有受过贿赂? 谁又没有私底下吐槽过国策呢?(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esdqs.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耽美小说网22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