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诏书下达,顿时天下一片哗然。 齐鲁一片哀嚎。 但随即,欢呼声四起。 比起被朝廷论死和下狱以及流放的那四五百个家族。 整个齐鲁地区,两千里河山,超过一百二十万户。 一百二十万与四五百,谁的数量更多,毋庸置疑。 而且,汉家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将天子即将授田的这个‘大好消息’到处传播和宣传。 而齐鲁地区交通发达,水网密布。 消息传递速度,如同在关中一般。 常常临淄城发生的事情,用不了四五天,全齐都能知道。 自然,百姓和其他士大夫们,立刻就抛弃了自己的同乡和同学。 比起实打实,马上就要落到自己手里的土地,什么同乡、同学,该卖还是要卖! 更何况,大家本来就不是很熟。 刘彻却不再关注此事了。 他开始琢磨起来,应该怎么改造齐鲁了。 齐带山海,膏腴千里,鲁滨洙泗。 这一地区,自春秋以来,就是天下的经济热点和中心之一。 更是一个巨大的兵源来源地。 更重要的,当地有着无比发达,并不逊于关中和雒阳的手工业和工商业。 别看齐鲁的士大夫们天天嚷嚷着上农除末,奇技淫巧。 但实则,他们比谁都喜欢和善于利用工商业,为自己牟利。 毕竟,口号什么的,喊喊骗骗人就可以了。 把自己都忽悠和洗脑了,那岂非是白痴? 而齐鲁之人,从来不蠢。 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只不过,他们现在是把心思和天赋点歪了。 一旦他们回到正路,他们能爆发出来的力量,肯定超乎天下人的想象。 应该怎么引导他们呢? 刘彻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移民。 军事移民! 于是,他随即给楼船将军下诏驻齐之楼船诸都尉之下,凡有欲定居于齐者,皆许授田! 在刘彻看来,齐国的地主和士大夫们,之所以外忍内残。 喜欢窝里斗,胜过外战。 主要原因就在于,因为历史的缘故,齐鲁一带的士大夫和地主贵族们,很看不起和瞧不上其他地方的士大夫和地主。 总觉得是天下人有负于他们(项羽和田横的死造成的影响)。 因此,在汉室,齐鲁地区的士大夫和贵族,基本上都只会在本地打转,很少有人能出齐境去其他地方看看。 而儒家在当地,又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在儒家占尽优势后,自然而然的就会排斥和驱逐其他学派。 现在的齐鲁地区,连法家都难以生存,黄老派也是奄奄一息。 就更别说墨家、纵横家和农家了。 也就是风水先生和神棍们,能在当地吃的开。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齐鲁年轻的士大夫和贵族们,当然难免会出现种种问题。 简单的来说,他们是偏科太严重。 这不好! 将楼船将军在齐地的三个基地的数千官兵的户口落到齐地,等于刘彻在齐地渗了许多沙子进去。 至少,这数千有着冒险精神和对世界有清晰认知的官兵,能够矫正一下他们的邻居的三观,甚至,说不定还能影响许多人改变他们的三观。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齐鲁的士大夫和贵族们,需要更大的刺激。 来自最直观的视觉和触觉以及感知上的刺激。 要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遥远的世界的财富有多少。 钱是赚不完的,土地也是兼并不完的。 与其把力气用在窝里斗,不如拿出去打外战。 要让他们知道,对外扩张和开拓,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这样,才能改变当地的风气。 而沧海君和真番王去云阳山祭祖,在刘彻看来,就是这么一个好机会! “行文安东都护府都督遴选齐鲁之地,淘金而富或者行商而富者五十人,以备用之!”刘彻于是朝着安东都护府发出了这么一条命令。 但,齐鲁之事,其实也就到此结束了。 剩下的,无非就是廷尉和执金吾砍脑袋,分田地,流放和迁徙那些犯罪官吏和士大夫家的工作。 这些事情,是郅都和赵禹的职责。 身为皇帝,刘彻要做的不过是让晁错去监督,让丞相周亚夫督管和核查,同时让绣衣卫闻风奏事,防止玩脱就可以了。 身为皇帝,刘彻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因为,春天即将结束,盛夏将临! 而依照自三代传下来的制度季夏月,可以封诸侯,立大官! 换句话说,夏天是册立诸侯王的时候。 元德四年春三月二十七(壬午),车骑将军东成候义纵首先上书刘彻说车骑将军臣纵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躬行先帝之遗德,嘉大惠于天下,臣纵诚见陛下忧老天下,哀怜百姓,亏膳贬乐,损宫室以利天下,永不加赋,用文行德布武,可谓圣王也…… 在巴拉巴拉了这么一大堆后,义纵图穷匕见,终于提出了他的重点先帝遗有二子,皆陛下手足骨肉,陛下爱之,不欲远手足,强留京师……而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臣窃不胜犬马之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早定先帝遗子位…… 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册封至今未立为王的刘彘、刘寄兄弟。 奏疏抵达刘彻御前,刘彻随即批示下御史。 随即,整个朝野沸腾。 比起之前齐鲁那些破事,稍微碰一下,不小心就要惹上一身骚。 这个事情,无疑是大臣们非常有兴趣的事情。 自从刘彻登基之后,群臣就一直在喊着先帝遗子,安可留神京?宜早封建之,以定君臣名分! 对大臣们来说,先帝什么的,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在皇位上的天子,才是至尊。 既然是至尊,那么,那些碍事的家伙,就应该赶快滚蛋! 滚的越远越好! 总之,别留在长安碍眼就行了。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稳定的可以继承皇位的天子血脉。 可怜刘彘刘寄兄弟,还没有成年,就被这些家伙轮番轰炸。 大臣们恨不得马上就让他们滚去某个地方,自生自灭。 但刘彻一直拖着,拖到今天。 终于,车骑将军义纵带头发起了冲锋。 而天子也事下御史。 而不是跟之前一样留中不发。 这其中的意味,让人玩味不已。 自然,是个傻子都明白,天子要封自己自己最小的两个弟弟为王了。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立刻就有无数人跟风。 首先跟上义纵节奏的,是刘彻新提拔的那七八位千石的九卿副手们。 少府丞司马安、宗正丞文禁,上大夫番训、丞相长史商容等,旋即上书,纷纷在引用了义纵的奏疏原文后,再给义纵点了个赞,然后说什么‘古者裂地立国。并建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庙社稷’现在,先帝遗子彘、寄,已经足够大了,‘陛下当以天下为重’。 这些家伙的奏疏,自然是被留中。 一般皇帝留中,有两个意思。 一个是,朕不同意你的说法,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另一个就是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作为皇帝,我还是傲娇一下的。 而刘彻这次留中,无疑是后一种意思。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当然不能再观望。 再观望,就是意图对抗天子了。 所以,这两人在元德四年夏四月初三(已丑),联名上奏,谈的还是同样一个事情——先帝遗子,是该是时候立为王了。 而且,这两人的引申论述,更加精彩。 在他们嘴巴里,假如刘彻不赶快立刘彘和刘寄为王的话,那天下人都要失望了 所以,为了安天下‘陛下当舍手足之情’。 于是,为了让天下人不‘失望’。 刘彻就只好在隔天下诏答复丞相周亚夫和御史大夫晁错说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上奏堪舆地图,他如前故事。 这就是要分封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也有些不那么河蟹的声音。 譬如,有些家伙,悄悄的趁机在上书之中掺杂私货,说什么‘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 这些投机犯,当然是被刘彻一巴掌拍了回去。 但却也吓坏了馆陶。 让她一日三惊。 好在,皇帝似乎信守了当初金屋藏娇的承诺,依旧对皇后陈阿娇甚至宠溺,甚至宠溺的有些不像样子。 以至于陈阿娇虽然当了四年皇后,今年也已经差不多十三岁了,但依旧如同五年前般,天真无邪,宛如一张白纸。 馆陶进宫看了几次,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四月十二(乙卯)。 史官所选的吉日。 刘彻命令御史大夫晁错,在太庙举行礼仪,迎回在长陵的刘邦衣冠,然后,让刘彘、刘寄兄弟跪在刘邦衣冠前,封刘彘为胶西王,定都高密,王十三城,立刘寄为济南王,王济南十五城。 但因刘寄年幼,所以暂留长安两年。 而刘彘被要求立刻就国。 十五日(已亥)胶西王刘彘之国胶西。 四月十八(辛巳),刘彻再次下诏,授权御史大夫晁错,在太庙再次举行礼仪,改封刘彭祖为赵王,刘胜为淄川王,济北国并入城阳光,城阳王刘喜依旧王城阳,不过地盘扩大了几乎一半,衡山王刘赐为城阳王,庐江王刘勃为衡山王。 淮阳、临江、庐江废为郡县。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刘彻成功的调整了天下诸侯王的势力。 同时,在齐鲁安插下了四颗大钉子。 刘彘、刘寄未来会不会恭顺,刘彻不知道,但现在,这两个小屁孩,不过就是刘彻的牵线木偶,通过他们,刘彻实际上可以对胶西和济南进行垂直领导。 类似于后世的直辖市方法。 这两国的一切内政和民政事务,在实际上全部操盘于刘彻之手。 而新任淄川王刘赐和城阳王刘喜,向来是长安的哈巴狗,长安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会干什么。 这四国,占据了旧齐几乎一半的地盘。 治下百姓,接近四百余万。 无疑,是一个刘彻可以操作和改变、实验的平台。 所以,刘彻也毫不客气的在三天后再次下诏宣布自今岁起,城阳、淄川、胶西、济南四国,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皆以考举士子而充任,非考举士子,不得为吏。 中央集权,再次加强。 同时,也让整个天下侧目。 这四国,足足有着三千多个岗位的坑。 虽然很多坑都有主人了。 但,前番齐鲁动荡,起码空出了一千多个岗位。 自县尉以下,直到蔷夫。 这一千多个编制,可能大贵族和大地主们,完全不会放在眼里。 但是…… 其他人却是流着口水垂涎欲滴。 更何况,既然县尉以下由考举士子充任,那县尉以上出缺呢? 是不是也是考举士子优先。 长安城里可是云集了许多在两百石到四百石之间蹉跎数年的人。 这些人,立刻就兴奋的开始运作起来,想要将自己运作去胶西四国。(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esekk.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闪爵小说网鲤鱼乡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