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元王子嗣们,当然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可走。 当然了,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哭庙于太上皇之前。 无论如何,天子事后都要具太牢以告列祖列宗。 包括,但不限于太庙、高庙和太宗庙以及仁宗庙,甚至于惠庙那边也走一个过场。 这样一来,祖宗的灵魂将从九泉归来,他们的意志将通过龟甲具现。 虽然大家都知道,结果必然是当今天子完美的得到了‘先帝们’的宽恕。 然而,压力却已经转给了皇室。 刘氏天子,向来最要脸皮,最讲颜面。 当年太宗时,民间有民谣歌曰一尺布,尚能缝,兄弟两人,不相容。 太宗皇帝闻之,立刻封淮南厉王三子为王。 以此证明,他完全绝对没有故意害自己的亲弟弟。 更不是要贪图淮南国的土地! 而今上,自证受命于天,又在宣室殿上方,悬牌匾曰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他自然是一个比太宗还要要面子的人。 只要要面子,事情就好办了。 多则三五年,少则一年半载。 他们之中,必然会诞生至少一位诸侯王,甚至还可能出现两三个! 这是刘氏的惯性。 不会因为时间和世界的变化而改变。 当然了,他们也深知,自己这么干,其实是将朝野上下,尤其是丞相周亚夫,御史大夫晁错以及太常、少府、东宫,统统得罪的干干净净。 这些人和他们的后代,肯定会视自己这些人为仇寇。 但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若能王一国,续元王宗庙香火,使子孙后代能安享富贵。 他们要恨就恨吧! 难不成,他们还敢杀人不成? 最多以后子孙后代,在这些人面前,没有什么好脸色和好果子吃。 但那又如何? 现在的情况和形势就是天子至高无上,拥有远迈一切的威权。 朝野上下,全部加起来,也不够当今天子一个指头来摁死的。 只要抱上天子大腿,学习复阳候陈嘉跟宋子侯许九,谁又能动的了大家伙? 因此,这些元王子嗣,表面上看上去都是诚惶诚恐,但实则淡定无比。 在他们之后,负责守卫太庙的郎官、武士以及庙祝官和祝祀官,也全部都如元王子嗣一般,坦露上衣,集体跪倒刘彻御驾之前,口称“臣等无能,致使太庙受扰,祖宗神灵不得其静,愿伏法受死,伏请陛下恩准!” 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现在能死,都已经是一种幸福了。 只要不牵连自己的家人,就已经是皇恩浩荡,天子慈悲了。 岂能再奢求更多? 刘彻端坐在驷车之上,看着这些人。 太庙上下,连官员带士兵以及各种杂役人员,拢共有三百多人。 这些人,都有着自己的家人和妻小。 他们若是死在这样的变故里,刘彻很清楚,他们的子孙和妻小,将会是个什么下场。 首先,父母将无人奉老(假如是独子家庭的话),其次幼子孺儿,将会失孤(他们的妻子百分百会改嫁)。 刘彻于是站起身来,看着他们,说道“朕受命于天,天命朕牧狩天下,卿等皆有罪,朕亦然,百官之非,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而已!朕已削发代罪,以朕亲躬,而赎群臣之罪!尔等,亦在其列,皆赦!” 刘彻赦免他们不仅仅是出于怜悯、同情等方向,更是出于维护朝野局面的考虑。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倘若太庙武士和官员统统要治罪。 那么,始作俑者的御史大夫晁错要不要治罪? 答案是肯定的。 哪怕刘彻不愿意,那些晁错的仇人和政敌,也会拿着这个当借口,天天说年年说。 即使刘彻能坚持住,晁错也未必能坚持住。 当年,郅候薄昭,就是被大臣们天天在自己家门外唱哀歌唱的不得不自杀谢罪的。 学习当年故智,对官僚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另外,因为元王子孙们是从内史衙门的缺口进的太庙。 现任内史田叔和颜异等刘彻心腹,统统要下狱走一趟。 即使能出来,那也要自绝于天下,终生不能出仕。 所以,这既是刘彻的同情与怜悯,也是对朝局把控的必然,更是收买人心的举动。 “丞相!”刘彻下令“御史大夫!” “臣等在!”周亚夫与晁错立刻出列恭拜。 “太常!”刘彻又说道。 “臣在!”窦彭祖也出列拜道。 “卿等将朕之发,奉于太庙太上皇衣冠之前,待朕谢罪!”刘彻说道。 “诺!” 于是,周亚夫带着晁错和窦彭祖,恭敬的从王道那里接过那缕被呈在一个盒子里的头发,然后,恭身三拜。 而那些原本以为必死的奉祀官、祝祀官以及武士士兵和官吏,看到这个场景,顿时就哭成了一片。 甚至有人爬着爬到刘彻的御驾之前,哭着说道“臣等有罪,合该当死,陛下万乘之尊,天命之子,何等尊贵?何以如此?主辱臣死,自古皆然,臣等岂敢以微末卑鄙之身,令陛下蒙羞,勿为也!” 说着就要拔剑自刎。 好在,被左右卫士立刻抢夺走了武器,制服在地。 刘彻看着他们的容貌,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视死如归的神色。 刘彻知道,他们没有在演戏。 这是事实! 所谓,,负心从来士大夫! 尤其是这些给汉室宗庙守灵的武士官员的忠诚和血气,从来都是铁骨铮铮。 当年,诸侯大臣共诛诸吕。 杀的长安血流成河,最终将诸吕全部剪除,于是迎来代王。 代王车驾入长安,进抵司马门。 当时,已经是诸吕都被消灭干净的时候了。 但是,当代王车驾来到司马门下时,十位武士持着长戟拦在车驾之前,大声喊道天子在也,足下何来? 直到太尉周勃出面,才将他们训走。 又有夏侯婴跟刘兴居,带人前去抓捕少帝兄弟,对着瑟瑟发抖的少帝说“足下非刘氏子,不当立!” 然后,就遭到了护卫少帝兄弟的侍卫持械反抗。 注意,那个时候诸侯大臣已经控制了局面,诸吕被剪除,在事实上,监视和保护少帝的人是倾向诸侯大臣的侍从。 你可以说这些人愚忠,可以说他们死脑筋。 但他们确实存在,而且是一个极大的群体。 对于普通百姓和下层的官员们来说。 他们不懂统治者的大脑回路,也不知道统治者们到底在下什么大旗。 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情。 在现在是忠君,在后世是爱国。 统治者和精英们固然可以大放厥词,甚至得意洋洋的耀武扬威,指着他们说道蠢货。 但他们就在那里。 不容忽视,不容无视,不容蔑视。 他们或许力量微薄,或许孤立无援。 但三千越甲能吞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谁伤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失望,谁就必定灭亡! 因为,归根结底,国家和政权,需要他们去保护,他们都放弃了国家和皇帝,谁会愿意为皇帝和国家流血? 士大夫吗?统治者吗? 这是搞笑吗? 只是可惜,统治者和精英们向来自我感觉良好。 “朕以己代尔等之罪……”刘彻看着这些人,缓缓的说道“尔等的性命,就是朕的了,朕没有让尔等去死,尔等可以死吗?” 这些人方才哭着拜道“诺!臣等愿为陛下前驱,请为亲兵,为陛下冲锋陷阵!” “善!”刘彻于是抚掌赞道“卿等当留有用之躯,磨砺己身,未来听朕号令,报效家国!” “吾等愿永为陛下之剑,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为陛下之士!”于是,三百多人全都匍匐而拜“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他大臣列侯和军队将士也纷纷恭身而拜“陛下嘉大惠,降大德,施于臣等,臣等感激涕零,愿永永为陛下牛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于是,整个长安城,都回荡着万岁之声。 ……………………………………………… 从太庙回返宫中,刘彻刚刚卸下天子衣冠,立刻就有一位宦官,前来说道“陛下,太皇太后与皇太后有请!” “嗯,果然不出朕所料!”刘彻在心里点点头。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东宫,岂能不知道? 他一知道,反应就只有一个了。 东宫现在其实已经是不得不交权了。 不交权,天下和百官,立刻就要沸腾了。 自古以来,从未有人能在天下人的反对声中,还敢继续擅权的。 “请转告太皇太后与太后,朕即刻就过去……”表面上,刘彻还是古井无波,一副今天啥事也没有发生的模样。 ………………………………………… 东宫,太皇太后窦氏与薄太后,携手坐在上座,听着窦彭祖的报告。 随着窦彭祖的转述,窦氏的神情渐渐放松了下来。 “皇帝真是有心了……”窦氏对着薄太后感慨道“为着哀家,居然不惜以发待罪,还要告罪太庙,这是哀家的不是啊……” 薄太后连忙道“母后,这都是皇帝该做的,当年,太宗皇帝侍奉先太后,常常衣不解带,亲尝汤药,此臣与母后所共见,皇帝为太宗之嗣,先帝之子,孝顺母后,本属应当!” “哀家知道……”窦太后也终于笑了起来“只是,哀家更知道,哀家不适合秉政,这从今以后啊,哀家就专心念诵《道德经》为先帝和太宗以及高皇帝祈福就好了,这朝野内外和宫中上下,就让皇帝去处理吧……” “传哀家的旨意从今往后,但有列侯公卿,入宫来与哀家要言说政务者,皆不见而逐之!”窦太后对着自己身旁的一个宦官道“即便其手持哀家信物,也不见!” “诺!” 随着窦太后的吩咐,一个时代,终于结束。 从此以后,东宫退居幕后,彻底隐藏在了宫阙和阁楼之中。 汉家王朝,刘氏天下,进入了皇帝全面执政,再无桎梏的时代。 真正的,一言以为天下法,出口成宪,无可置疑,无可辩驳,无可顾忌的天子。 “启禀太皇太后,馆陶长公主求见……” 窦氏话音未落,就有着宦官进来禀报。 窦氏闻言,深思了片刻。 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她这个当母亲还不了解吗? 说得好听点,这个女儿是女强人,是鲁元长公主。 但说得难听点,就是一个仗着母亲、女儿以及女婿的威权,肆无忌惮,横行无忌的泼妇! 她连丈夫都要欺压,都要剥削。 其他一切公卿列侯,在她眼里,都是彘狗! 这些年来,她这个母亲一直在纵容着她。 窦氏的想法很简单哀家就这么一个女儿,不宠着她宠谁? 但,今天发生的事情,给了窦氏巨大的打击。 使她知道,假如再继续跟过去一样,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皇帝孙子能护她一时,还能护她一世不成? 况且,她自己也没几年好活了。 她死后,馆陶若是继续这样放肆,那就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 窦氏曾经亲眼目睹过,鲁元长公主的女儿,惠帝的皇后,张皇后的葬礼。 虽然太宗皇帝给足了张皇后面子,以皇后礼仪,安葬在惠帝陵寝之旁。 可是,那张皇后冷清凄惨的晚年,让窦氏依旧记忆深刻。 窦氏外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能够谨守法度,也与此有关。 没有人想自己成为第二个诸吕! “告诉馆陶,哀家很乏,从今以后,没有要事,不要随意入宫……”窦氏长出一口气,道“既做陈氏妇,馆陶就应该有个陈氏妇的样子,在家相夫教子,岂不快哉?传哀家懿旨,收回哀家所赐馆陶的令信与符节,再传令少府,无哀家旨意,不得调拨一钱给馆陶,不如令,从法而致之!” 在窦氏看来,这是自己在给馆陶这个宝贝女儿预留后路。 同时也是希望对方能够收敛一些,规矩一些。 不然的话,等自己一死,馆陶恐怕不仅仅可能自己要出问题,甚至还会牵连皇后。 作为刘氏的太皇太后,窦氏很清楚,刘氏天子对自己的皇后的要求,唯在贤淑而已。 先帝时,哪怕再怎么不喜薄后,甚至薄后无后,不也能安享皇后之尊,最终成为太后吗? 这就是贤淑的作用! 反之…… 就是滔天的祸害!(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esgkg.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啃书网123读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