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刘彻正在熟睡。 忽然,门口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刘彻立刻醒觉,翻身起来“发生什么事情了?” “回禀陛下,出事了……”殿外,王道的声音传来“太常急报平陆与红候子弟,忽然闯入太庙!” 刘彻的睡意瞬间就消失得干干净净。 闯庙?! 宗庙在先秦两汉,甚至在整个中国封建时代,都是一个王朝最神圣和严肃的地方。 刘彻就记得清楚,武帝朝时,因为一次太宗陵园陪葬的夹钱被盗。 最终导致了一位丞相,一位御史大夫,一位丞相长史,以及数百个人头落地。 其中,就有着现在刘彻的亲信张汤的大名。 汉家甚至有着天子不谒庙,等于非君的说法。 历史上昭帝驾崩,霍光迎立刘贺。 最终,因为霍光跟满朝文武,都容忍不了刘贺,将之废黜。 而废黜的借口就是宗庙重于君,陛下未见命高庙,不足以承天序…… 当然,那是高庙,是刘邦的神庙。 此番出事的是刘太公的太庙。 而且,此时的汉室,也还没有确定天子即位必须谒庙的制度。 但宗庙在此时的地位,依旧无比崇高。 盖因为汉室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孝字当头之下,列祖列宗的陵寝和神庙,相当于皇帝和国家的脸面。 别说是太庙了。 就是惠庙之中的香火出了点问题。 朝堂之上,立刻就要有大动荡。 果然,只过了片刻,王道就又禀报“陛下,司马门校尉急报丞相、御史大夫及在京九卿列侯,皆脱帽长跪,谢于北阙城楼之下!” 刘彻此时已经在侍女们的服侍下,穿戴好了衣物。 汉室体制,孝字当头。 那皇帝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和制度,来告诉自己的大臣与天下的士大夫,自己确实是个了不得的孝子? 答案就是,通过确立以丞相和御史大夫负责,由太常、宗正,少府交叉管辖和监督的祖宗神庙检查、管理制度。 两个被明确记载在史记上的故事,能清楚的证明这个体系和制度的存在。 第一个,就是历史上太宗庙陵园陪葬钱被盗,时任丞相庄青翟与御史大夫张汤私底下协商约定一起去谢罪。 因为丞相负有‘四时行陵园’的责任。 出了事情,丞相首先负有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庄青翟的想法很不错的。 拉上张汤这个御史大夫,这个皇帝的亲信,一起去谢罪,皇帝大抵是不会严惩,最多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那成想,张汤表面答应的好好,回头就把庄青翟卖了。 按照史记的说法是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 这次的出卖,直接导致了庄青翟狗急跳墙,诬陷和栽赃张汤,致使张汤自杀。 当然,张汤也不是善茬。 临死一道遗表,在把自己儿子张安世送上青云路的同时,也让庄青翟一伙一起与之下地狱。 而另外一个故事,就更有代表性了。 元鼎五年,一百零六位列侯所献给祖宗宗庙助祭的黄金斤两与成色不符合规定。 武帝一口气将他们全部打落尘埃。 而时任丞相赵周,更因此被牵连,下狱自杀。 这两个故事,都充分说明了,在汉代,宗庙地位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陵园里陪葬的夹钱被盗,就让一个丞相一个御史大夫先后论死。 献给祖宗祭祀的黄金成色不足,就让一个丞相自杀,一百零六位列侯夺爵。 甚至就连祖宗神庙的瓦片被风吹走一块,都可能导致一位九卿鞠躬下台,回家种田。 乃至于洪水冲垮某位先帝衣冠出巡的桥梁,使其不能按时出巡,负责当地治安和管理的所有官员,统统都要去廷尉大牢走一遭。 现在有人闯入了供奉和祭祀太上皇的太庙。 惊扰了祖宗的安宁。 这丞相、御史大夫、九卿,该当何罪? 严肃一点的话,全部鞠躬下台,乃至于下狱论死,也是可以的。 所以,丞相、御史大夫以及九卿和列侯们的反应,一点也不为过。 恰恰相反,这才是汉室大臣们最好的选择。 因为啊,在中国,历朝历代,无论过去未来现在。 所谓律法,所谓制度,其实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尤其是那些针对贵族和大臣的律法制度。 那板子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还是君王一怒,流血漂橹。 全然取决于皇帝的喜好和心情。 旁的不说,当年晁错为了自己下班方便,给太庙凿了个口子。 换了其他人,即使不被夷三族,至少也要杀全家。 但晁错屁事没有,不过是个相当于‘记大过’‘留职察看,以观后效’这样不疼不痒的惩处。 现在,晁错观后效,已经观到了御史大夫之职了…… 至于后世就更夸张了。 无数的例子,都在用事实告诉和教育人民法律就是个,官僚和砖家们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 半个时辰后,刘彻提着绶带,出现在了跪满了公卿大臣的司马门之外。 一个个卫士,举着火把,将在场的数百位公卿列侯大臣的模样,照的清清楚楚。 所有在长安的列侯及两千石以上大臣,全部到齐了。 人人脱帽顿首,见到刘彻后,痛哭流涕。 “请陛下治臣等之罪!”丞相周亚夫首先说道“臣身为丞相,督管不力,致使太庙受惊,死罪,死罪!” 太常窦彭祖也爬着爬到刘彻面前,哭着道“身为太常,掌宗庙社稷,祖宗受扰,臣罪该万死,伏请陛下致法!” 其他大臣也纷纷顿首而拜“臣等无德,不能佐陛下,致使太庙受扰,请陛下降罪!” 刘彻看着这些臣子,环顾了一圈,然后道“此中诸事,朕已知之!” “百官之非,宜由朕躬,天下治乱,在朕一人而已!”刘彻解下自己的天子冠琉,抽出那柄天子剑,割下自己额前的一缕头发“今朕以发代罪!” “诸卿百官之罪,之过,皆由朕而代之!” 太庙受扰。 而且是跑进去人。 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嘴皮子一碰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有人流血! 而且是三公九卿之中有人流血。 甚至,必须由丞相流血! 但刘彻不想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朝野局面有失,更不愿意看到周亚夫被迫自杀谢罪! 于是,学习阿瞒故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刘彻将自己的那缕头发展示给群臣看。 顿时,无数人放声痛哭。 周亚夫更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在当世之人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损毁。 不然就是不孝! 现在,汉室最残酷的刑罚,不是肉刑,不是宫刑,甚至不是桀璨! 而是所谓的髡刑! 当然,这是针对士大夫贵族而言。 基本上,一旦有士大夫贵族感觉自己要被施加髡刑了,那他们就肯定会千方百计的寻死。 因为在士大夫眼中,髡刑是比死还惨的刑罚! 死了,都要没脸面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而髡刑,其实不过是剃个难看的短发发型罢了…… 对刘彻而言,剃头发算什么? 穿越前,他光头都剃过…… 但公卿大臣们可不这么看。 在这些人眼里,当刘彻剃下自己额前的那一缕头发时,他们的内心是感动和崩溃的。 感动是因为觉得自己真真是运气好,有这么好的一位天子! 而崩溃则是因为,主辱臣死,根深蒂固的报国情怀和致君尧舜上的朴素理念,使得很多士大夫贵族无法接受皇帝待臣受过。 刘彻抬起手,将那缕头发放到王道手上,后者立刻就跪在地上,匍匐着恭敬着向捧着珍宝一样接住。 “太庙受惊,祖宗神灵受扰,朕之后会亲自斋戒沐浴,告罪太庙!”刘彻看着群臣说道“但,现在,朕要立刻前往太庙!” “羽林卫何在?” “虎贲卫何在?” “臣羽林卫都尉,车骑将军纵,侯诏待命!”一排排长枪竖起,义纵身着甲胄,长拜在地。 “臣虎贲卫都尉孟,敬候君命!”剧孟也带着数百人,全副武装赶来。 “立刻封锁太庙附近全部街道,不可让一只苍蝇飞出去或者飞进来!”刘彻果断下令“再命京辅都尉,即刻关闭通向武库与戚里的所有通道!” “诺!”义纵与剧孟立刻领命而去。 瞬间,未央宫的各个宫门打开,驻屯在未央宫内的禁卫军,立刻就整装出发。 “太庙,祖宗神灵所在,太上皇衣冠及神主牌,具在其中,不容有失,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可有动作!”刘彻紧接着下达第二道命令。 “诺!”群臣不疑有他,纷纷顿首领命。 这也是常态。 太庙虽然不如高庙、太宗庙和仁宗庙。 但,到底是太上皇的神庙。 是刘氏天下的源头。 高皇帝在世之时,尚且要五日一朝太上皇。 子孙后代,岂敢对其有半分不敬? 不客气的说,哪怕是太庙里的花花草草这次有所损毁,天子和群臣,也要背锅! 甚至,明年冬十月,祭祀先祖时,天子可能都要在高庙之中,对高皇帝脱帽谢罪! 却无人看到,在黑暗中,刘彻嘴角露出的那一丝冷笑。 出了这么大一个篓子,东宫方面,怕是没办法下台了! 想想看,刘彻作为皇帝,削发谢罪,群臣在北阙城楼下脱帽请罪。 东宫的两位太后,难道就能置身事外? 尤其是太皇太后,她岂能无罪?安能无过? 当然了,这些事情,是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 更不可能被提出来的。 但,不管是刘彻也好,还是群臣也罢。 从今以后,都有了理由和借口,不再听命东宫。 东宫自己也会自知之明。 从今往后,东宫再想干政,甚至像过去那样,把刘彻叫过去,训斥乃至于训诫,都要想想今天,想想他们现在捅出来的篓子! 这就是政治! 杀人于无形,夺权柄于无声。 在外人眼里,可能风平浪静。 但在局内人眼中,却是惊涛骇浪,风起云涌。 “移驾太庙!”刘彻抽出天子剑,说道“朕倒要看看,元王的子孙,是否已经忘记了元王的教训,真的要做乱臣贼子!” “诸卿,与朕伐之!”刘彻抽剑向前。 顿时,群臣都站起身来,脱去朝服,换上武士戎装。 在他们眼里,平陆候和红候的子孙们,此刻已经与乱臣贼子和逆党划上了等号。 惊扰祖宗神灵的安宁,这是罪一。 致使天子削发代罪,还要告罪太庙,这是罪二。 牵连大家,差点要掉脑袋,这是罪三。 有此三罪,不杀光他们,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和天子以及自己? 刘彻登上撵车,站在车头,在群臣和军队的簇拥下,奔向太庙方向。 只有他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 若他没有削发代罪,最后,平陆候和红候的子孙们说不定能得逞。 他们哭庙这一招,不能说走错了。 在实际上,他们走对了。 哭庙,倾诉委屈和冤枉在太上皇之前。 他们只要撑到天亮,长安百姓醒来,天下人的目光聚焦过来,皇帝心肠稍微一软,有所内疚,就会下诏安抚。 可惜,他们遇到了刘彻。 他们被动的卷入了未央宫与长乐宫的政治斗争和倾轧。 所以,他们成为了炮灰。 冤吗? 当然很冤! 但这就是政治! 肮脏而黑暗,恶心而龌龊。 史书上的伟光正的词汇下,埋葬了无数人的哭泣和血泪。 “要怪就怪,你们生于帝王家……”刘彻的心里平静如水“要怪就怪,你们怀璧其罪!” 生于帝王家,本身就是罪过,卷入政治倾轧之中变成炮灰,自然很正常。 更何况,那楚国三郡五十余城,刘彻流着口水想将此地变成郡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刘礼和刘富死后,他们这些元王子孙实际上已经是如同小儿持金于闹市,必然引来无数觊觎的眼光。 当然…… 楚元王和楚夷王,有功天下,遗德甚厚。 所以,刘彻不可能下死手,最多杀一两个带头的。 剩下的人,最多圈禁和软禁。 历史上,刘戊造反身死,他的子嗣也没有被赶尽杀绝,就是因此。 在汉室,楚元王刘交,相当于宗周的卫康叔。 是国家的招牌和脸面,没有皇帝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甚至于,等这风头过了,刘彻目的达到,过个一年半载,刘彻还会假惺惺的从元王子孙里选择一人,封到其他地方去继续奉祀楚元王楚夷王的香火宗庙。(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esyvh.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耽美小说网同人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