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戚里,刚刚落成的东成候府邸之中。 新上位的东成候郎中令义纵坐在主位,意气风发,执着绶带的手指都有些因兴奋而颤抖。 自家阿姐为天子诞下一双儿女,且母子平安。 这对义纵,不啻是一针强劲的兴奋剂。 在汉室,夺嫡之争,向来是从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就已经吹响了战争的号角。 而过去的历史也证明了,只要有一位皇子,能抢先入主东宫,后来者想要将之拉下马,就要花费十倍乃至于百倍的气力,都未必能够成功。 尤其是,在汉室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太子,被人从储君之位上拉下马。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义纵自己无意为其外甥铺路,身边的战友和属下,也会拼命怂恿义纵为此而努力。 更何况,义纵本人,怎么可能没有这样的野望? 这从今日聚会的来客,就能看出来了。 在坐的,基本全是义纵的死党羽翼,羽林卫中队率以上军官,更是悉数在列。 另外,义纵这次率军前去讨伐朝鲜的路上,也很是收拢了一些燕蓟辽东等地的人才。 如今,虽然有着考举,但考举出去的士子,却要从四百石的基层官吏做起。 地方上的豪强家族的子弟,却对考举之路,犹豫不决。 这很容易理解。 这帮老爷,想做的是大官。 最起码也是一上来,就能发号施令,决断一县事务的千石官员。 廧夫、游缴甚至衙役这种要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甚至每岁税收时忙的跟狗一样的刀笔吏,许多豪强子弟,自侍身份,不愿意污了自己手脚。 考举之路,对他们来说,还不如花钱走赀官之路。赀官虽然说出去难听了一些,比不上举荐和征辟那样高大上,但至少一出仕也是天子近侍,朝廷心腹。 所以。义纵此去朝鲜,还是有不少豪强子弟投奔到幕下,担任幕僚、食客一类的角色。 这也是目前汉室的常态。 三公九卿,基本上人人都养着些类似身份的门人,食客。 就是以清廉、刚正闻名的丞相周亚夫。也是如此。 “主上,夫人为陛下诞下神圣,臣以为,主上当未雨绸缪,早作打算……”一位在辽东投奔义纵的幕僚,一开口就劝谏起来“如今,长秋宫年幼,而宫中诸美人、夫人乃至于少使,皆无所孕,主上可广结恩义。联络朝臣,共举大事,如太宗立先帝故事……” 义纵听了,也是颇为意动。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自代国至长安,继承大统。 当时,当年代王王后所生诸子皆夭,而太皇太后也还未入主长秋宫,但在群臣的共推下,太宗孝文皇帝还是立了先帝为储。随后太皇太后母以子贵,入主长秋宫。 如今的局势,与当年,很是相似。 当今天子只得一子一女。 不趁着天子只有一子的时候。趁热打铁,将外甥扶上储君之位,难道要等着其他美人、夫人所产之子尽皆出生,再去竞争? 老刘家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加善忘。 就是名声最好的太宗孝文皇帝。在女人这个事情上面,也是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今上虽然看上去,似乎比起老刘家前几代都更加讲情义。 可义纵,却不敢将赌注押在皇帝会顾念情分之上。 就算皇帝真的顾念情分,但情分这种事情,用一次就少一次。 用光了怎么办? 义纵觉得,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阿姐考虑。 趁着如今得机会,为外甥争上一争。 义纵,当然清楚,在如今局势下,自己那位刚出世的外甥,是不可能真的就能坐上储君之位的。 东宫太皇太后是不会同意的。 但,不争上一争,天下人岂非会以为皇长子已经自动退出了储君争夺战? 只有争了以后,朝臣和大臣贵族,才会知道,皇长子的志向。 只是…… 义纵看了看那个幕僚,犹豫着道“子清啊,皇长子殿下,尚未立储,以后休得再提神圣之事……” 汉室,只有皇帝和太子,才可称为神圣。 其他皇子,只能称为殿下。 义纵虽然年轻,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他还是很理智的。 但他这一表态,却等于告诉部下与幕僚们,他确实有意为皇长子竞争储君之位。 自古以来,飞黄腾达的最快捷径,除了从龙之外,就是定策了。 众人精神为之一震。 毕竟,大家就算再怎么热情,这个事情,义纵若是自己不愿意参与,也是一场空不是? 于是大家纷纷畅所欲言,各献其策。 有人主张联络朝臣,上书请立,有人觉得应该先收买宫中贵人,联络消息,发动舆论,壮大声势。 “都尉,末将以为,此事还需慎重……”当然也有冷静的,张次公,就是其中之一,他起身拜道“当今之事,关键在于,陛下怎么看……若陛下有意,都尉如此行事,自然不无不可,但若圣意不愿,那都尉如此作为,岂非陷夫人、殿下、都尉于险境?” “末将以为,都尉不妨镇之以静,等待圣意……” 义纵听了,浑身都出了身冷汗。 确实如此。 今上的为人,素来极有主见。 决定的事情,便是八匹马也拉不回来。 而且,今上睚眦必报的性格,比之先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初,卫氏朝鲜的王子,不过是在朝觐时,被发左袵,以蛮夷自居,就恶了陛下,结果,一年多一点,卫氏国灭族亡。 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人能在恶了今上后还能活蹦乱跳的。 义纵,可不想因为此事,招致天子恶感甚至不喜。 那就得不偿失了! 只是,倘若他身为皇长子的唯一外戚。没有有所动作,势必将让朝臣以为,皇长子一家,只愿享清贵之福,那就糟了! 历来。储君之位的争夺,即是需要皇子们各自的努力,也离不开朝野贵族的支持。 义纵可是记得清楚,今上坐镇太子宫时,表面上看着好像是孤家寡人,只能宅在思贤苑与太子宫。 但实则,在朝中文有袁盎,武有周亚夫、窦婴,更与馆陶交好,根深蒂固。因此无人能撼动今上的储位。 而这些关系,在今上还是皇次子时,就已经巩固。 若非如此,先帝十子,岂能全部败下阵去? 一时间,义纵真是纠结无比。 “或许,吾当去请教丞相?”义纵心里琢磨着,但随即否决了这个想法。 当年,萧何都需要自污,才能保全自己性命与地位。 何况如今? 丞相若是参与夺嫡之事。恐怕未央宫立刻就要地震! 该怎么办呢? 义纵正踌躇之时,忽然,门房来报“主上,门外有太仆袁公拜帖!” “丝公来了?”义纵脸上不由得露出狂喜之色。 袁盎袁丝的能量就是丞相周亚夫也要甘拜下风。 这位当朝太仆。外号知己遍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列侯至交,封疆好友。 就连东宫太皇太后那里,袁盎便是布衣,也能来去自如。 义纵自认自己与这位太仆,并无深交。 此公选了这个时候递拜帖。所为何事? 义纵心中踌躇着,但嘴上却立刻道“打开中门,快请丝公入内……” 他又对自己的战友、幕僚们拱手道“诸君,请与吾一道去迎丝公……” 众人自然轰然应诺。 ………………………………………… 袁盎,端坐在自己的马车之中,老神在在的望着东成候府邸的门槛。 他一生都在押注,一生都在结好未来的巨头。 除晁错实在与他理念不合,矛盾重重外,如今朝堂上,十个朝臣,起码有八位与他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宫廷的贵人与宫外的外戚,他更是早早的就结好。 大家都说,袁丝知己遍海内,人缘天下无双。 但只有袁盎自家知道自家的苦楚。 他朋友确实很多。 但这些朋友,锦上添花,人人愿意,雪中送炭,却是一个也无。 他们或许会看在袁丝这两个字上,在某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高抬贵手或者予以声援。 但真要碰上大事,能保持中立,就已经是很给他袁丝面子了! 前两年,他被晁错一竿子打落云端之下。 除了故安候外,谁为他说过半句话了? 就连周亚夫都是一言不发。 所以,从那时起,袁盎就明白了,他得有一个足够粗得大腿来依靠。 支持刘彻,就是这样的心理下不自觉做出的选择。 可惜…… 这位坊间传闻的‘太宗孝文皇帝指定之隔代继承人’,确实不愧他太宗子孙的头衔,一上台,就吃干抹净,拍拍屁股不认人了。 对他的定策之功和辅佐之功,虽然也论功行赏,升为太仆,各种事情上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但是,与袁盎想要的东西,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甚至,死对头晁错,依然稳坐御史大夫的位置。 晁错只要还活跃在政坛上,袁盎就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保障。 他很清楚,假如晁错有朝一日失势,他会怎么料理对方。 晁错绝非善男信女。 有朝一日,他要是被晁错抓到了马脚,袁盎很清楚,自己会是个什么下场。 而袁盎更清楚,他身上的痛脚和黑材料,与他的朋友一样多。 旁的不说,当年他担任吴相的那几年,黑材料就多的能塞满一间屋子。 虽然,那些事情,很多都是得到了太宗孝文皇帝默许后干的。 但,刘氏向来有制度,连诏书倘若没有归档,就一律定为伪诏。持诏人处死,更何况连一个文字证据都没有的那些破事。 所以,袁盎现在迫切的需要,一位足够强大强势的盟友来保护自己。 而义氏。是目前袁盎所能选择的最好的下注对象。 义氏外戚,此刻正是方兴未艾之时,整个义家,统共就两个人。 一个东成候,一个义夫人。 人丁单薄的外戚。很难在政坛有太大的发挥。 当相对的,天家最喜欢用这样根基浅薄,难以坐大的外戚家族。 而且,义夫人刚刚为天子生下一双儿女。 在不是母以子贵,就是子以母贵的汉室宫廷,长子是一张非常漂亮的先手牌。 先帝时,如今的中山王刘荣就差一点,就能被立为太子。 且,东宫两位太后,以袁盎所知。对于长孙,可谓是期盼已久了。 皇后陈氏,固然与太皇太后亲爱,但是,袁盎更知道,太皇太后的宠爱,是可能会转移到新出生的皇长子身上。 东宫另一位薄太后,就更不用说了。 以袁盎所知,薄太后在听闻皇长子诞生的消息后,喜不自胜。立刻就去高庙贺喜。 薄太后地位现在是不如太皇太后,但以后呢? 谁知道呢? 即使只是薄太后的支持,新生的皇长子,在出生的那刻。其实就已经领跑了。 有着如此多的优势,袁盎觉得,今日此行,或许将成为他者一辈子最成功的投资! ………………………………………… 东成候侯府的大门缓缓打开。 几位下人出了门房,恭立两侧,躬身拜道“丝公。我家主上有请!” 袁盎听了,微微一笑,抬脚走下马车。 迎面,袁盎就见到了一位年轻的贵族,身着朝服,向他走来。 袁盎自然认得对方,就是如今新一代外戚中炙手可热的郎中令,驸马都尉义纵。 他一个健步向前,拱手作揖道“鄙人冒昧打搅,万望君侯,不要见怪!” “丝公说的那里话?”义纵哈哈一笑,作揖回礼,拱手道“还请丝公入内详谈!” 袁盎抬头看了看,见着义纵身边簇拥的将校,心里也是微微点头。 义纵崛起太快,身边能用之人太少,这是弊端,但也是他的优势。 所有身边之人,俱是亲自提拔、考察的亲信,才干暂且不说,内部的凝聚力,应当是很强的。 这样的人,只要中途没有如同薄昭一样陨落,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跟着义纵进了内室,袁盎也不客气,径直坐上客席。 以身份来说,袁盎身为太仆,与义纵同属九卿,地位对等,这样是无可厚非的。 “鄙人先要恭喜君侯,帅师伐国,开疆拓土,千百年后,青史之上,君侯之名必然可见!”袁盎坐下来后先是贺喜着。 好话谁都爱听,义纵也不例外,而且年轻人,很少有太深的城府,几乎都是喜形于色。 更何况,还是袁盎这样当世名臣,天下公认的贤才? 但义纵还没来得及谦虚一二,就听袁盎道“可惜,鄙人担忧,君侯恐怕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义纵脸色顿时大变。 他就算是个文盲,也能明白这话的意思。 义纵的脸上,顿时就不怎么好看了。 毕竟,换了谁,被人说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不会痛快。 “敢情丝公指教……”义纵强忍不快,拱手道。 袁盎见了在心里暗笑几声。 这也是他的优势。 别人若是在义纵这样的年轻外戚面前,如此这般,恐怕哪怕说的再有道理,主人也要发怒,甚至赶人。 但袁盎从不担心这一点。 他的名望摆在哪里,哪怕是天子,也要听他把话说完,才会考虑其他。 袁盎抚着胡须,微笑道“君侯可知,如今君侯之姐为陛下诞下皇子,此事固然可喜,但在某些人眼里,君侯恐怕就要成为眼中钉,肉中刺,意欲除之而后快了,且君侯之兴,何其速也,朝野嫉妒甚至嫉恨者,何其多也?此辈成事不足败事绰绰有余,以鄙人之见,君侯此刻,如坐一干柴之上,只需要一点火星,恐怕,就是祸及性命!” 袁盎自然没有撒谎。 在政坛上,政敌的种类,多如牛毛。 有些人,不需要你去得罪,甚至可能与你都没有见面过,但他就是恨你,你是没有办法的。 而且,馆陶长公主的势力,何其大也? 在宫中人脉何其多也! 毫不夸张的说,馆陶要是发疯了,一个义纵,说杀就杀了! 义纵自也知道。 但他能有什么办法? 如今外甥出生,他就算是什么事情都不干,馆陶也一定会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朝野妒恨他的人,也不会因此而放过他。 义纵在政坛上时间虽短,但也明白。 放弃作为,无异于束手就擒,引颈待戮。 当年赵隐王,放弃所有,最后结局如何?戚夫人苦苦哀求,又是个什么下场。 这些故事告诉义纵,夺嫡之战,不是说不争就不争的。 陷入这个漩涡之中,想脱身,也得看你有没有那个命! 他那位外甥,若是晚几年出生,他或许还能有退路,但既然身为长子,就不得不战了! 义纵起身,整理一下冠帽,对着袁盎深深一拜,道“请丝公救我!” 袁盎在心中点点头,但脸上却是露出惊讶的神色,一个快步上前,扶着义纵,道“君侯如此大礼,鄙人可受不起!” 义纵却是一副坚决的模样,坚持拜道“丝公名动天下,三朝元老,素为我所敬仰,如今,我义氏身陷泥潭,天下非丝公不可解厄,请丝公救我!” 袁盎叹了口气,心里头却是非常满意。 义纵的聪慧与敏锐,足够支撑他未来走的更高更远了。 这样,他的投资,就显得更有价值。 “既然君侯如此厚爱,那鄙人就献丑了……”袁盎躬身一礼,在义纵耳边轻声道“以鄙人之浅见,君侯当如此如此……” 义纵听着,脸上一时凝重,一时欢喜,一时忧愁,一时犹豫。 但最终,义纵思虑片刻后,对着袁盎深深一拜“丝公大恩,无以为报,来日,纵必结草衔环,以报丝公今日解厄之恩!”(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hadgk.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鲤鱼乡笔趣小说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