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倘若这许九真的仅仅只是一个跨过贩奴走私集团的老大。 那么,刘彻根本无需亲自来见他。 更别说,搞的这么神秘了。 真正使刘彻动心的——是他最近捣鼓出来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民富》。 看上去,只是一个虽然有些偏离主流,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书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那些先贤们几乎探讨过了所有可能的道路。 其中,管仲、孔子、孟子都曾经探讨过富民的问题。 甚至孟子还提出了‘民为重,君为轻’这样大逆不道不和谐的口号。 只是,这本《民富》里的说法,却跟孔孟管仲伊尹等人的论著,都大不相同。 虽然其中依然有着很多儒、黄老学派的陈词滥调。 但却用了一种辩证的方法来阐述问题。 在这本书的第一篇《本末》中,就很辩证的探讨了士农工商的本末问题——对农民农桑为本,游业为末;对工匠致用为本,巧饰为末;于商人流通为本,居奇为末。 虽然这本书里的理念,还显得相当稚嫩,论述问题的方法,也有些相互矛盾。 但仅仅在这个方面来看。 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是一种升华,一种进化! 要知道,在这之前,无论儒法黄老,对待本末问题的态度都是死板而僵硬的。 基本都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农业高。 种田的才是良民,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什么黄金珠玉、商贾工匠,统统是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圣王教化的垃圾,需要处理掉。 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上的东汉王朝。甚至干脆一度废止钱币,靠以物易物来作为贸易手段。 而这本《民富》却是刘彻印象中第一个辩证性的分析本末问题的论著。 这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 领先世界半步的是天才,领先一步的叫疯子。 相对于目前保守的社会舆论界,这本《民富》的问题。就很扎眼了。 刘彻敢打包票。 只要这本书扩散开来,看的人多了,最终被那些巨头看到。 必然就是一场舆论海啸! 儒家的各派系,第一个就不会放过它! 董仲舒与胡毋生,同是治公羊春秋的师兄弟。可两个人现在就因为一点点理念的分歧,已经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 历史上,胡毋生的弟子公孙弘甚至毫无顾忌的逮着自己的师叔狂揍,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致董仲舒于死地! 而谷梁派与公羊派,都是春秋这个大热门的分支。 但,彼此已经相爱相杀了几百年。 但凡谷梁派强盛的地方,公羊派的学者,就要被排挤到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反之亦然。 对于大道之争,儒家向来就不会手软。 他们内部的矛盾。都能相互打出狗脑子。 对于其他学派,那就更加是零容忍了。 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孟子为何容不下许行? 刘彻始终记得,当初主父偃与他说过的,他少年时期在齐国临淄为儒家士子们排挤、打压和凌辱的往事。 要知道,纵横派可也是战国大学派之一,也曾经风光过。 法家和黄老派,虽然相对宽容一些。 但刘彻觉得,他们要能待见得了这本《富民》里的那些见解,那才叫见了鬼了! 尤其是,这本《富民》有个核心论述。就是‘国以富民为本’,其后的本末论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基调上的。 这简直就是踩到了法家的痛处! 要知道,法家思想有个核心。 叫做‘尽地力之教’。无论商鞅,还是申不害、韩非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体系的。 最最重要的是…… 这本《富民》结尾,放了群嘲…… 它是这么写的当今之世,治本者少,浮食者众。以巧饰取宠。以居奇致富,以游末乱乡,奚甚可悲!夫公卿列侯,卒劳百姓,轻夺民时,诚可愤诤也! 我勒个去! 刘彻看完,只有一个感觉这个嘲讽的打击面,几乎将皇帝之外的其他汉室权贵、勋臣以及体制一网打尽。 虽然它说的是实话! 但瞎说大实话,是要掉脑袋的。 正因为如此,刘彻才起了爱才之心,决定出面,保护一下。 “许九……”刘彻微微张口,道“胆子不小嘛……” “臣九知罪!”许九乖乖的跪在刘彻身前,叩首拜道“恳请陛下治罪!” 旁边的褚大也跪下来叩首说道“罪臣褚大,拜见陛下……” 刘彻将视线稍稍转移,看了看这位公羊派的干将,眼帘微微动了一下,问道“褚大……《论语》的第十篇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褚大都不敢抬头了,低声道“乡党……”说这两个字的时候,褚大的声音已经几乎弱不可闻。 “善!”刘彻笑着问道“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此话何解啊?” “臣知罪!”褚大尴尬的将头完全缩进了脖子里面,此刻,他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刘氏,除忠孝外,最是推崇‘乡党之训’。 而乡党之训的核心,在汉室,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三老,二是乡校。 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曾经明诏天下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公表也。朕嘉此二三大夫之行。 这就充分说明了,汉室皇帝认为。孝顺、农耕、三老、廉吏,这四者是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推崇和尊重的美德与人物。 而乡校是三老的道场(三老掌教化),更是神圣的启蒙场所,知识的传播之源。 同时也是儒家认为的圣地(蒙以养正。圣功也!) “朕不管你们有何恩怨,是为何要在乡校械斗!”刘彻板起一张脸,道“但既然尔等敢于在乡校械斗,那就要承担因此而来的律法严惩!” 两个家伙立刻将头附到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虽然他们都知道。天子肯定不会太过严苛的责罚他们。 甚至,可能还有重用! 见过皇帝要杀人,还要把要杀的家伙拉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特意训斥一顿的吗? 皇帝又没病,肯定不会这样无聊。 那就只剩下一个解释。 陛下,有要用他们的地方。 甭管是什么。 褚大与许九都知道,他们赚到了。 当然,态度还是必须要端正,要诚恳的认错,深刻的检讨。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的道“罪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尔等应该感谢东二里三老杨公!”刘彻淡淡的道“若非此公为尔等求情,此刻,尔等就已经被投入廷尉大牢了!” 东二里的那位三老确是在这两位被捕后,就向内史递交了请求从轻发落的文书。 不过,这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是一个老人家想息事宁人,顺便不沾惹麻烦的本能反应。 刘彻拿这个说事,显然是故意给他们找借口了。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刘彻向前一步,看向褚大。道“褚大,汝乃儒者,儒,柔也。本当以君子自重,奈何不顾体统,不尊先王之训,不崇乡党之教,大庭广众,与人械斗。且还是在乡校之中!岂不闻,太宰曰儒,以道得民也!汝之所为,不仅辱了汝之师承,更辱没了先王之教,破坏了乡党之训,念尔初犯,又有三老求情,乃师仲舒,又素为朕之所敬,便从轻发落!” “去给朕将《论语》《礼》《诗》各抄录五百遍,然后,去东二里教授蒙童一年!”刘彻低下头,问道“汝可服气?” 褚大闻言,立刻叩首拜道“陛下训诫,若黄钟大吕,又若春日之雷,使罪臣幡然醒悟!陛下圣裁,罪臣心服口服!” 褚大此刻的心情是愉悦的。 天子的‘惩罚’,看似是责罚。 但褚大看来,这是拳拳爱护之心的表现啊! 抄论语、礼、诗,这是磨砺自己的诗书素养,坚定自己的向道之心。 罚去东二里教授蒙童,更是要观察自己的德行操守的意思。 历史上,明君贤臣相遇,大体都有这么一个剧本。 这让褚大,真是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只觉得眼前,一片坦途,前途一片光明。 升官发财,迎娶贵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就在眼前了。 他哪里还顾得上去思考其他? 立刻就跟着两个押送他的士卒,恭敬的低着头,亦步亦趋的退出芝房。 刘彻看着褚大远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一笑。 如此一来,至少两三个月内,许九和他背后的那个人以及《富民》这本书应该不会出现在董仲舒的视线内。 要知道,以毛笔抄录五百遍《论语》《礼》《诗》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这可不是后世小学生完成老师作业,字迹可以潦草,纸面可以污染。 必须是字正清晰,卷面整洁。 想了想,刘彻决定给褚大增加点难度,于是对剧孟吩咐道“命人告诉褚大,只能以竹简抄录,不许用白纸……” 好吧,这个决定,可能会将《富民》的曝光时间,至少再向后退两个月。 至于到时候,褚大是否还记得他曾经跟许九争论的内容。 那就要看褚大的记忆力,能否有那么厉害了。 刘彻觉得,很大可能,到时候,褚大只能记得他与许九争论过,还动过手,但具体过程,就呵呵了。 等到褚大完全消失在芝房之内。 刘彻才好整以暇的看向许九。 “宋子候……”刘彻翘着嘴角,打量了这个家伙一番。 “罪臣恭听圣训!”许九立刻就叩首道。 毫无疑问,刘彻很清楚,这个许九是个聪明人。 而且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刘彻现在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肯定,目前的一切,都是这个家伙布下的局。 刘彻从知道这个事情开始,就已经怀疑了这一点。 而绣衣卫的调查报告和御史大夫衙门给出的情报,在时间线上,也非常吻合。 刘彻在去年开始,就已经不止一次的通过诏书,向朝野群臣,暗示了他的政治倾向。 自甲子诏谕以来,刘彻的态度,甚至已经可以说是,明明白白的摆给别人看了。 其他的多次诏书和朝会上的表态,更是将这些东西,都明摆着告诉了大臣和列侯们。 刘彻一直在等,在等一个主动靠拢和跪舔的臣子出现。 可惜,一直都没看到什么动静。 这让刘彻的千金市马骨计划,如悬空中,让他好不尴尬。 好在,聪明人多的是。 刘彻已经隐隐绰绰的听说了许多列侯和官宦世家在针对性的进行研究了。 譬如,著名的万石君石奋一家什么的。 但刘彻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的,居然是毫不起眼,排名倒数第一的宋子候。(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hdsqv.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镇魂小说网烟雨红尘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