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去新化城以东百里,黑水河下游的一处河湾。 两艘楼船巨舰,沿江而上。 古老的河流,第一次出现了人类制造的战争巨舰。 庞大的楼船,降下了它庞大的风帆,依靠着人力划桨,劈波斩浪。 几只在河岸等着鱼群的狗熊,被这两艘庞然大物吓得屁股尿流的跑进了树林中。 雀室(指挥舱)之中,一位年轻的军官,坐镇于其中。 他有些无聊的活动了一下自己的筋骨。 “少将军,距离新化城,只有一百里了!”一位明显是副手的军官报告着距离。 徐偃闻言,点了点头。 作为汉室楼船将军松滋候徐悍的世子。 徐偃虽然现在只在楼船将军衙门里挂了个所谓的‘楼船司马’的虚衔。 但实际上,以辽西郡的秦皇岛为母港的汉室朝鲜舰队,目前就归他统帅和管理。 去年,汉室成立了楼船将军衙门,统管天下楼船、艨艟各式战舰。 然后,按照天子的命令,楼船将军衙门,在天下沿海郡国中,遴选了四个深水良港,分别设置了驻扎了四支近海舰队,负责统管海上事务。 因为,到现在为止,汉室也没发现有什么来自海上的敌人,也没有什么海洋利益需要维护。 所以,这四支舰队的规模都很小。 以徐偃的朝鲜舰队为例,统管就只有四艘楼船,外带十来艘艨艟一类的辅助舰只,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沿着秦皇岛到朝鲜的海岸线,巡逻巡逻,钓钓鱼。 清闲得很。 也就只有两月前,朝廷开始向朝鲜和辽东、新化方向移民后,秦皇岛才热闹起来。 一时间,竟然云集了数十艘上次远征过朝鲜的楼船。以及其他大小辅助舰只百余艘。 这些新来的船,全部被拆除了作战设施和武器,改装成了运输船。 不停的从秦皇岛向朝鲜运送物资和人员。 而这些船,尤其是楼船的运输量非常惊人。 一艘楼船。一个月就能往返朝鲜三次,将数百名移民以及他们的全部家当和国家下拨给他们的粮食、物资全部运到朝鲜的始善港——也就是当初,汉军舰队登陆的那个港口。 因为汉军是自那里登陆,然后消灭了残暴的卫氏政权,将爱与正义带到朝鲜大地的。 所以。取名‘始善’。 徐偃是移民行动开始,才被其父亲,急匆匆的派驻到秦皇岛的。 一方面是代表楼船将军衙门监督和督促秦皇岛的舰队。 另外一方面嘛,就是刷政绩和刷声望,好方便,将来子承父业,继承楼船将军的职位。 “我们的货物怎么样了?”徐偃转头问道。 “少将军,所有货物一切正常!”副官恭身回答。 徐偃闻言点点头,将心放到肚子里。 这次运输到新化城的物资,非常重要。 长安城里。就有着不止一双眼睛在时刻关注这次运输任务。 不然,徐偃怎么会冒险随着舰队出海? “听说新化那边很不错啊……”徐偃走出雀室,站在楼船的顶层甲板上,望着两岸的风光,自言自语的想着“应该能赚上一笔吧……” 随着对朝廷开始推动屯垦,大量的人口和物资,向着东北方向调集。 这制造了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和一条目前已然欣欣向荣的商路。 来自朝鲜、新化、真番的人参、鹿皮、鹿茸、皮毛,中国的需求量都很大。 一张品相完整的熊皮,在长安作价常常超过数万钱,甚至数十万钱。 而更加名贵的貂皮、狐皮以及水獭皮。更是有价无市。 而中国产的布帛、香料、丝绸与陶器、青铜制品、铁器,同样在这些地区,大受欢迎。 一件盐铁衙门生产的铁器,在长安售价不过千钱。 但在这些地方。却很容易的就能以此换来一张品相完美的皮毛,甚至,经常出现,某个商人走了狗屎运,拿了快粗麻布,就换了人家一大块狗头金的传奇故事。 贸易如此兴盛。利润如此高。 自然引动了天下各方势力的觊觎。 譬如,楼船将军衙门派驻在胶东国的东海都尉最近就一直在给长安打小报告胶东王雄渠,目无王法,私造船只,似有不轨。 而胶东王刘雄渠也不是吃草长大的,立刻就反咬一口东海都尉臣胜之,私带、夹带货物,勒诈生民,与民争利。 这场撕逼大战,甚至直接打到了天子面前。 徐偃对这些内幕,倒是很清楚。 说到底,还是财帛动人心! 胶东国的琅琊港,是楼船将军衙门选定的东海舰队母港。 该港是胶东国最好的深水良港,一次能停泊超过百艘楼船。 随着东北地区开发和屯垦,齐鲁等地的商旅和移民,基本都是通过琅琊港,沿着上次汉室舰队远征朝鲜的航道,直航朝鲜。 换句话说,谁控制了琅琊港,就可能控制住一个日交易额超过千万的大型商港。 刘雄渠本来都穷的快疯掉了。 现在,天上掉下这么大块馅饼,他要不想捞,恐怕就是傻子了。 而楼船将军衙门,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地方上的手,伸进自己的地盘了。 所以,这次的撕逼,其实是胶东王刘雄渠与徐偃的父亲徐悍在刚正面。 而徐偃对自己父亲取得最终胜利的结果,毫不怀疑! 道理很简单天子是站在楼船将军衙门这边的! 要不是刘雄渠是宗室,这会,楼船将军衙门应该已经在庆祝胜利了。 想着这个事情,徐偃就走到甲板的一侧,眺望远处的平原。 在远处的平原上,隐隐出现着袅袅炊烟。 看着这片土地,徐偃也是满怀期待。 因为据说,天子将在这片全新的国土上,给列侯功臣,进行再次分封。 换句话说。在这片土地上的某个角落,可能有一块,以后将要姓徐。 松滋候徐家,从徐悍的祖父开始。就是出名的种田高手。 三十年时间,松滋候国,就从一片蛮荒,变成了鱼米之乡。 虽然,从去年开始。徐家就打算重新洗天赋,转职成海洋学家了,但这种田的本能,是深深铭刻于每一个徐家子孙的骨髓深处的。 以至于徐偃想起自己家可能要再拿一块等于松滋候国面积的封地的时候,就忍不住的想着在将来,在那个地方复制一遍松滋候国的发展经历。 修地球这技术,老徐家目前是汉室列侯中的no1。 ………………………… 楼船经过三个时辰的航行后,顺利抵达了新化城城外的港口。 因为港口实在太小,只能勉强停下一艘楼船。 所以,徐偃让另外一艘楼船先停在河中。自己的这艘船先靠岸。 到了码头上,楼船放下一块巨大的木板,然后,徐偃就带着几位军官走下船。 码头上面,也立刻迎出几个穿着官服的官员。 其中,就有着徐偃的熟人。 徐偃一见对方,立刻拱手上前行礼拜道“子仁兄好久不见……” 而薄世也微微笑着拱手回礼“贤弟久违了!” 薄世,表字子仁,所谓‘必世而后仁也’,汉代的表字。是要跟自己的名讳能呼应,能相互佐证的。 譬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赵云,表字子龙。就是云从龙延伸而来。 张飞表字翼德,飞行没有翅膀怎么行? 随便乱取表字,那是没文化的表现,出门要被笑话的! 两位世家公子,寒暄了一阵,聊了些长安的风物。 然后。徐偃就道“子仁兄,吾奉命向兄长运送,拖网网具三具,还请子仁兄点验、签字签收,另外,奉陛下之命,愚弟所率的两艘楼船,将在接下来三个月,听命于兄长,两日一捕黑水之鱼!” 说着徐偃就将一张写在白纸上的公函递给薄世。 薄世接过来,笑着道“有劳贤弟了!” ……………………………… 一刻钟后,当薄世看着,数十位汉军士卒,抬着一个巨大的被整齐的折叠在一起的巨网,顿时就有些目瞪口呆了。 “竟然如此巨大!”薄世砸吧了一下舌头,他总算明白了,天子为何要下令调派两艘宝贵的楼船来新化城配合了。 这样的巨网,根本就不是人力能拉得动的! 而跟随巨网一同下船的,还有几位少府的工匠以及一位打扮明显是墨者的官员——天下除了墨者,谁会光着脚丫子? “这三具拖网,乃是由少府东园工匠织造,仅仅是麻,就耗费了数万斤!每一具拖网,长百三十丈,宽十二丈,以粗麻为绳,木筒加固,重逾千斤!”那位墨者下船后,就洋洋得意的骄傲的介绍着这个由墨苑与少府的智慧,共同缔造出来的,前所未有的捕鱼利器。 这种大型网具的出现,预示着,人类从此就可以,大规模的捕捞江河海洋之中数之不尽的鱼群。 这个拖网制造成功后,曾经在渭河中,进行过一次试验。 试验表明,在两艘中型楼船拉动下的拖网,能将河中的大小鱼群,一网打尽,做到寸草不留。 因为实在是太bug,所以,丞相府下令,不许在渭河使用拖网——要是在渭河中以拖网捕鱼,关中渔民就要被逼到绝境了。 而哪怕是来到这新化城,天子也特别下令,拖网不得连续使用超过两日。 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统治者就贯彻在自己统治理念中的精神不能赶尽杀绝。 从西周开始,怀孕的和哺乳期的野兽,都不在猎杀名单之中。 这就是仁。 当然了,作为这拖网的制造者之一,这位墨者也很清楚,实际上,这种拖网,受限于材料和技术,也根本无法做到不间断的工作。 每过两天,就有一张拖网,必须进行大修和检查以及晾晒。 不然,用不了几天,这拖网就会腐烂。 而徐偃和薄世,却都被‘东园’这两个字给震撼住了。 众所周知,少府六寺,各司其职。 其中,东园令衙门,是汉室最高水平的工匠和技工的集中处。 这个机构,在平时,只会做一件事情——给历代天子制造冥器。 天下所有诸侯王的墓葬中的黄肠题凑与金缕玉衣,都是出自东园。 因此,东园又号为‘冥园’。 东园的工匠,甚至能将丝绸织成薄如蝉翼的,也能铸造出栩栩如生的青铜人像。 甚至有传说,霸陵中有一面能清晰的照见人像的铜镜,就是东园的匠人,用了十年时间,一点一滴的磨出来的。 换句话说,这个机构,是能用双手在鸡蛋画画的顶级工匠集中营。 而这拖网,居然要用东园的工匠来织造。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拖网的技术难度,已经超越了普通和优秀,达至了人类手工所能织造的极限。 这让薄世心中立刻就深起了无穷的信心。 薄世看了看眼前的黑水河,顿时就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三具这样的巨网,这黑水河中的鱼群,就别想跑了!(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hkvka.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万书网书库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