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坐在床头,刘彻伸手拨弄着刚刚出生的刘阳小小的脸蛋儿。 小小的人儿,还什么都不懂。 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偶尔锻炼一下嗓子,哭号几声。 但,整个殿中的大人,却都是心事重重。 尤以夏胭脂为最。 这个匈奴旧日的公主,现在的汉室皇妃,如今的内心郁积着过去二十年余年加起来都未有过的复杂心思。 殿中的侍女、宦官们,也都在寻思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 这不奇怪。 谁叫这里是皇宫! 此地是人世间最复杂和最简单的地方呢! 刘彻却是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心思,他微微站起身来,对夏胭脂说道“爱妃,朕先去处理一下国事,回头再来看六六……” 说着,他就微微摸了一下小儿子的小手,然后站起身来。 “诺!”夏胭脂立刻展露笑容,乖巧的拜道“臣妾便在此处静候陛下……” 刘彻微微一笑,回头再看了一眼那个小儿子。 此子出生的时机很微妙,出生的日子就更好了。 他出生之时,恰好是元德六年夏六月丙子日午时多一点。 就差一点点,就可以集齐6666,称霸直播平台,成为新一代网红了。 可惜,棋差一着。 但也有三个六,混这西元前,足够了。(午时是一天的第六个时辰) 刘彻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事后想起此事,就干脆将他小名取为六六。 这既是他如今心态的写正,也是一种对此子的寄望。 可惜,现在无人知他的意图。 所以,这两日,坊间的议论很凶。 特别是长安城里那帮吃饱了没事干的考举士子们,现在就差有人举一块‘汉家养士数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的牌匾跑到未央宫北阙城楼下敲响登闻鼓,搞个大新闻了。 刚刚走出殿门,就有侍中来报告“陛下,魏其候急奏……” 刘彻闻言,眉毛一挑,这个表叔自从去了清河郡,已经许久了。 不知道,他现在冒出头来,想要做什么?跟风搞事? 刘彻摇摇头,接过那份奏折,打开一开,顿时脸色大变。 他抓着奏折,强忍住就想要将它撕成碎片的冲动,对左右道“魏其候老矣,朕看,还是让太医署派几个得力之士,去清河郡慰问和看望一下比较好……” 这立刻就让左右冷汗直冒。 上一个被天子亲切的派遣太医看望慰问,还接到太医署‘认真治疗’的安平侯现在已经只剩下骨头渣子了。 此人,现在就是一座丰碑,一座大山。 任何企图挑衅天子威严的人,都会认真看一下此人的下场,然后乖乖夹起尾巴,三呼万岁! 谁想被精神病?那就去试试吧! 汲黯连忙劝道“魏其候,国之重臣,先帝心腹,素来身体健朗,应该不至于有事……” 刘彻回头看了一眼汲黯。 讲道理的话,汲黯还是窦婴的外甥女婿呢! 他嘴角微微扬起,将那份奏折,丢给汲黯,说道“卿将此奏送去给章武侯看看罢……若章武侯看完,依然认为魏其候正常,那朕也不说什么了……” 汲黯接过那奏折,偷偷瞄了一眼,顿时就心头大震,整个背脊都凉梭梭的。 他连忙低头,拜道“陛下恕罪,魏其候向来如此……还请陛下念及旧情,宽恕一二……” 刘彻自也知道,魏其候窦婴是个什么样。 讲道理的话,其实,刘彻还是挺喜欢和挺欣赏窦婴的。 但问题是…… 窦婴只适合当朋友,做酒肉兄弟,当市井豪杰。 他这个人太理想主义,也太过于讲义气。 性子软,耳根子更软。 与他做朋友,绝不会有什么问题。 相反,一定能吃香喝辣,甚至平步青云。 但问题是…… 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政权来说,简直就是恶疾! 看看他的那些兄弟,那些朋友,那些知己,都是些什么人吧! 灌夫! 就是一个莽夫而已,而且是一个脾气暴躁,自私自利的莽夫。 唯一的优点就是讲义气,敢为兄弟两肋插刀,甚至于将老婆女儿送上朋友的床榻。 一个合格的游侠,中规中矩的军官,失败的父亲,可怕的官僚和操蛋的豪强。 至于他曾经门下的那些食客和门客…… 翻看内史衙门和五官中郎将以及执金吾的档案去看一看吧。 看看从先帝时期一直到元德四年,这大汉大将军魏其候窦婴的门客、食客都干过什么好事吧! 狐假虎威,招摇撞骗,这还是守规矩的。 更多的人,打着魏其候的名头,在长安城里欺男霸女,敲诈勒索,经营花街柳巷的生意,在槐市放高利贷,一放就是千万! 仅仅是记录在案的案子,就超过数百例。 那些没有报官或者不敢报官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窦婴或许从未知道这些事情。 但他作为主人,他却一直在给这些提供保护伞和遮蔽。 当然,这也是旧贵族和旧官僚的传统了。 自从战国以来,贵族和豪强们,就一直是这么玩的。 所以,刘彻也就没有计较,也没办法计较。 只是让窦婴远离长安,去清河郡安静安静。 但哪成想,这两年他非但没有反思,反而依然跟那些狐朋狗友往来密切。 拿这个表叔,刘彻是彻底没办法了。 只能交给章武侯去好好管教管教了。 但…… 章武侯还能活几年? 一旦这颗窦氏的大树倒下,没有了遮风挡雨和居中协调的人,窦婴,恐怕难保不踏上前世的死路。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性格决定命运。 只是,刘彻多少有些不忍心。 所以,他对汲黯道“朕前日得到韩王上书,请求朕赐一德才兼备之人为相,朕觉得,魏其候或许不错……“ 嗯,现在,看起来,清河郡还是不能让窦婴安静。 那就只能将他送的更远一些了。 汲黯却是深深低头,不敢说话。 这种皇室的事情,作为一个大臣,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闭嘴。 特别是,在窦婴居然上了那么一份奏折之后。 正说着,又一个宦官跑来,捧着一份奏疏递给刘彻,拜道“陛下,齐王急奏……” 刘彻伸手接过来,看了看,终于再也忍耐不了,将这个奏疏丢在地上,用力的踩了好几脚。 “齐王?”他冷着脸,说道“吾,不用也!” 周围群臣,立刻色变,全部跪下来,拜道“陛下息怒!” 虽然,没有人知道,齐王到底那里激怒了天子。 但人人都知道,当刘家的皇帝不说朕,而说吾时,不是大喜,就是大怒。 如今,天子显然是大怒了! 天子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特别是当今天子,那可是真正的言出法随,口含天宪的天子啊! 齐王,看来大概是脑子糊涂了,居然激怒了天子…… “齐王药丸啊……”许多人在心里想着。 本来,上次齐王就差点药丸。 还好他机灵,躲进了自己的父亲齐悼惠王的神庙,借着父辈的余威和在天子面前的薄面,勉勉强强,逃过一劫。 但现在看来,这齐王,怕是很难撑过此次了。 不过…… 这与我何干? 许多人在心里狂笑着。 上次齐鲁四王王冠落地,可是让廷尉和御史大夫衙门大大的涨了一回脸,刷了一波声望。 负责办案的官员,人人都得到了士林称赞和天下人的赞誉。 坊间甚至还编了蚩尤戏来赞誉这些官员不畏强权,严格执法的忠肝义胆。 廷尉赵禹和御史大夫晁错,就快成为了汉之周公与召公了。 虽然上一次,实际上,廷尉和御史们都是抬着棺材上阵的。 廷尉赵禹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 万一捅了篓子,天下群情激愤,他就以死谢罪。 但事后,却啥事都没有。 曾经强大无比的诸侯王集团,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甚至有人不得不歌功颂德。 至于士林舆论和民间都是拍手称快。 齐鲁四王,现在在舆论和民间的形象,已经直接跟桀纣这样的暴君挂钩了。 天子那一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净’的评语,甚至都快成为一个典故和成语了。 所以,现在的汉室官员,面对诸侯王的案子,再也没有人退缩。 相反,这些家伙就跟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千方百计的给诸侯王们找茬。 与天子关系近的那几位和很老实的那几位,还算好,没有人去招惹他们。 但是,像淮南王刘荣这样人人都知道,天子不喜欢的家伙以及齐王刘将闾这样占着齐国这样的富饶之地的诸侯王,可就立刻遭了秧。 屁大点的事情,都能被人搞个大新闻。 去年一年,淮南王刘荣就被人弹劾了三十五次。 其中,有二十次完全就是捕风捉影。 而刘将闾少了一点,但也有超过二十个弹章。 其中至少有十个,是那些想去齐国当大王的家伙在背地里指使的。 要不是天子似乎不愿意再对同族举起屠刀,恐怕这两个家伙早就死的骨头渣子都剩不下来了。 现在,齐王刘将闾却自己作死,激怒天子…… 只能说,自作孽,不可活啊! 刘彻看着这些家伙,心里面也很清楚,这些人啊,都在等着喝人血呢! 这也是大多数上升期的帝国官僚的普遍特性。 不怕事,就怕没事。 抓住机会,就会顺杆子向上爬。 但,齐王这一次,是真的惹毛了他了。 他一脚就将那份奏疏踢到下水沟里面,冷声道“齐王妄议军国之事,无宗室之德,其令有司,遣使训斥!” 这等于是公开宣布,告诉百官——哥瞧齐王不顺眼,哪位勇士去取其头? 刘彻相信,会有无数人想当关二哥,温酒斩齐王! 但这是刘将闾自找的! “蠢货!”刘彻盯着那份已经掉进下水沟里的奏疏,在心里骂了一句。 原因很简单,刘将闾的奏疏和魏其候窦婴的奏疏,除了抬头和结尾不同之外,全篇文字,竟然一字不差。 他这是要干嘛? 他刘将闾在齐国,而窦婴在清河郡,两者相隔了数千里。 但两人的奏疏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里面要是没鬼,谁信? 而大臣外戚贵族和诸侯王相互勾结,这在汉室是大忌。 刘彻可还没傻到连史书都忘了的程度! 想想看,上一次外戚贵族和诸侯王勾结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周勃陈平等元老列侯大将在内,齐王、琅琊王等诸侯王在外,内外呼应,一个月内就杀光了所有姓吕的,长安流血三日,未央宫、长乐宫堆起来的尸体足足有一丈高。 甚至就连高庙和太庙之前,也是血溅三尺,伏尸累累。 再往后,刘兴居叛乱,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在朝堂和关中的贵族和大臣,私底下给刘兴居通风报信,透露中央军队,特别是南北两军的动向。 等着太宗皇帝带着二十万大军去了晋阳,正打算跟匈奴人决一死战的时候。 在后方,刘兴居起兵作乱。 要不是城阳王及时出兵,恐怕那烂摊子十年都收拾不好。 即使如此,汉军主力劳师远征,却不得不半途而废,整个国家的战略,前功尽弃,数十万万的积蓄,全部丢进了水里。 终太宗一朝,汉军再无力与匈奴决战。 而七年前的吴楚叛乱,也差不多。 叛军气势汹汹,朝堂内部,无数人叫着‘杀晁错,安天下’。 私底下,大批大批的人,却都已经做好了只要吴王兵临雒阳,取敖仓或者打破函谷关,大家就箪食浆壶的准备。 是以,刘彻对这种诸侯王跟大臣贵族私底下悄悄联络、串联的事情,格外敏感。 更何况,这刘将闾和窦婴说的事情,让刘彻无法忍受。 他们要是谈其他事情,刘彻还不会如此动怒。 但偏偏,他们居然敢谈军国之事,而且还是战和之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居然主张汉匈谈和。 谈和? 给匈奴人喘息之机,让他们缩回漠北,养精蓄锐,再跟汉军纠缠二十年? 想着奏疏里的文字,刘彻此刻的心情,只能用一句话概括——我去年买了个表!(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adeh.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烟雨红尘小说网武侠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