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晚春的上林苑,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 躺在上林苑的一个皇室行宫的山坡上,刘彻的心情非常好。 不仅仅是因为这好春光和好景色,更因为,国事顺利。 就在前几日,西南夷十余个主要王国的国王,共同上表,请求入觐长安。 这意味着,西南夷的问题,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得到解决了。 这片巴人和楚人都曾经觊觎的古老群山,这一直处于诸夏文明圈之外的土地,将第一次成为中国的疆土。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点都将不会改变。 当然,想要彻底消化,让西南各国各族百姓,都认可和认同自己的诸夏身份,这还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教育、统治和同化。 毕竟,这一地区群山环绕,道路险阻,从中国派遣官吏前往治理,成本太高。 不然,云贵一带,也不会到了民国,都依然是土司们的天下。 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想要在这一地区建立稳固和有效的统治。 单靠长安派遣官吏,是不可能做到的。 长安也不可能将太多的资源和人才丢进西南的群山之中。 所以,其实唯一的选择,只剩下了培养当地的亲汉贵族代为管理。 至少,最近这十来年,刘彻对于西南地区,最多也只能是派遣一些使者、代表,督促各国实行中国制度。用中国文字、礼仪、服饰。 刘彻也不怕西南各国搞鬼,大不了关门放资本家。 刘彻相信,已经吃够了商人的苦的西南诸国,必定不敢再造次。 至少,程郑氏和卓氏,留给各国的恐怖印象,将震慑他们数十年。 数十年后,整个世界必定面目全非,甚至跨入一个全新时代。 到那个时候,即便西南夷有事,也可以反手而平。 所以,刘彻很开心。 西南既定,三越也平,则南方无战事,汉家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北方,放到西方,放到幕南,放到幕北,放到西域。 而幕南方面,事情也是一片顺利。 汉军几乎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幕南的南方,汉军在郅都统帅下,兵分三路,一路走盐池,逼近瀚海地区,另外一路出顺德,走夫句羊峡谷威慑蒲奴水一带。 郅都本人亲帅精骑五千,游弋于草原深处。 不断寻找幕南部族的踪迹,发现则袭击之。 到今日为止,在蒲奴水以南、弓卢水西南、浚稽山以东的千里草原,尽皆臣服。 一大票幕南酋长和贵族,哭着喊着,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仅有少数几个顽固部族,在大戈壁的掩护下,依然在顽抗。 但他们的顽抗,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从郅都的报告来看,每天都在有人南逃,这些部族,都在不断衰弱。 即使是最顽固的所谓蠕蠕人,也有人在南逃。 这让飞狐军和句注军,得之大喜。 两者都已经派出了由部分精锐军官带队的新兵部队,前往幕南草原,打算拿那些奄奄一息的胡人练手了。 为此,郅都已经拒绝接受任何诸胡贵族的投降了。 为的就是逼这些人战斗。 够狠毒,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汉家需要一个能告诉所有人的证据,来告诉幕南各部对抗王师死路一条! 而这些被郅都赶到了大戈壁边缘地区的诸胡,就是一个最好的物证! 他们的下场越惨,汉室未来在幕南地区的统治就越稳固。 这将使得从此以后,幕南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的游牧部族的贵族在造反前,必得三思而后行。 必定要抱定不成功则死全族的信念! 至于在东方草原,陈须所部更是所向睥睨。 在荡平了林胡族后,陈须所部在一个月内打穿了一千多里,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激烈的战斗,就让大小数十个部族跪地请降。 其所部先锋,甚至可能跨越了哈拉哈河,进入了后世的诺门坎地区。 当然,这支部队很快就南撤了。 因为,这个地方太荒芜了,根本不像有人类居住的样子。 在郅都和陈须的大棒挥舞下,幕南问题,年内就可以得到基本解决。 至少,汉室在现在,已经有效的控制了幕南大部分的战略湖区和水源地。 更控制住了幕南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和七成以上的牲畜。 只等着后续落实政策,改土归流,移风易俗,同时建立起基层政权,就可以说幕南为中国矣。 幕南既定,则河西问题的解决,要提上日程了。 想起河西,刘彻就有些担心剧孟。 剧孟受命前往合黎山一带,主持居延战役的准备和部署,已经差不多两个月。 但,这两个月里,刘彻只接到了合黎山方面的三本奏疏——而且全部都是最初一个月发回长安的。 自二月后,剧孟就基本没有再与长安联络了。 若不是北地郡方面一直在报告合黎山没有动静,刘彻都要怀疑剧孟被人阴了。 “合黎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刘彻有些想不明白。 于是他拍拍手,叫来自己的侍从官,对他嘱咐道“卿去少府,让少府放飞信鸽,联络合黎山,朕要尽快知道合黎山的情况!” “诺!” 这人立刻领命而去。 而刘彻也没有清闲多久,就有宦官来报“陛下,御史大夫来了……” 刘彻立刻站起身来,吩咐着“把晁错带到此处来见朕吧……” 周亚夫的政治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按照传统,夏季是封侯的季节,一旦晁错被封为列侯,那么,只需要过渡几天,他就可以接任丞相之职了。 但刘彻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想方设法的想要在周亚夫下台前,利用这个空当,塞点私货进去。 这也是学习的后世米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总统到点了,下台前,突击通过几条政策、法令,突击特赦一批关系户。 而刘彻借着这个机会,几乎是生掰硬扯的让周亚夫在几条诏命之下附署。 有的是周亚夫自己也想做,但一直没做成的事情。 譬如,收地方诸侯王治国权,将诸侯王从国王变成一个名誉头衔。 这种事情,刘彻和周亚夫配合起来,默契无比。 先是刘彻自己扭扭捏捏的说了一堆大道理,又扯了吴王刘濞、济北王刘兴居这样的反面例子,周亚夫立刻就跳出来请求‘为万世计,宜收诸侯王之权’。 刘彻立刻顺水推舟的同意。 于是,天下诸侯王懵逼了。 他们失去了最后的能够与中央掰手腕的权力,从此他们的王国,王宫以外就与他们无关了。 他们只能在王宫里当个吉祥物。 当然了,凡事都有例外。 诸侯王之中,如刘彻的兄弟们,还有梁王刘武这样的亲皇叔,都被保留了特权。 另外,刘彻也没有要赶尽杀绝。 而是给诸侯王们指出了一条出路。 想继续做真正意义上的国王?而不想当吉祥物? 可以! 学习蒙王刘非,请求镇抚新固之土就可以了。 塞外世界这么大,随便各位皇叔皇伯和兄弟们抢地盘了。 这个诏命一下,诸侯王们立刻哀鸿遍野,但没有人敢跳出来反对。 在诸侯王们眼里,刘彻的形象,已经与恶魔挂钩了。 就是吕后当年,对于宗室下手,可能也不如刘彻这么狠! 上台才八年,就弄死了一堆叔叔伯伯,还把自己的亲哥哥都流放掉了。 太恐怖了! 没有傻子敢与刘彻唱对台戏。 诸位皇叔皇伯皇兄皇弟,不得不认真考虑去塞外选个地盘,再做诸侯王了。 而王子们更是诚惶诚恐,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以至于出现了,有王子殿下打算报考武苑,投效军旅的故事。 刘彻对于这样的宗室榜样,自然是好点赞,不仅仅特批了他的请求,还赏赐了他黄金一百金。 于是,更多的王子响应了起来。 这是好事! 但,也有一些事情,周亚夫是怎么都不赞同,刘彻说干了口水,才勉强同意的。 譬如改革汉室官员等级制度。 在原本,汉家官员的等级其实很模糊,譬如九卿和郡守皆为两千石。 都护府都督也是两千石,未来将推行的州部刺史也是两千石。 就连御史大夫还是两千石。 虽然有所谓的中两千石官员、真两千石、两千石和比两千石之分。 但,其实地位相对模糊,难以区分。 至少,很难让爬到了两千石的大臣们感觉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这怎么能行? 刘彻深知,人的进取心和奋斗力,很大部分就是来自野心,而野心源于攀比。 所以,趁着周亚夫即将下台的空窗期,刘彻趁势下达了改革诏命。 他要求丞相府牵头,与九卿各有司,重订官员等级。 按照他给出的指导要求,一千石以下,照旧如故。 但一千石以上,就有了更多细分了。 从一千到一万,分为新的十个等级。 丞相最高,为一万石,太尉和大将军,与丞相平级,同为一万石。 但基本上,汉室以后是不会新设太尉和大将军,最多将之作为一个荣誉头衔,追封给已故之人。 而丞相之下,就是九千石的御史大夫,而九卿则全部统一为五千石。 至于五千石到九千石之间的这些等级,是给那些工作特别突出的五千石准备的。 五千石以下,两千石以上,为各地方郡守、州部刺史以及都护府都督的秩比。 这样划分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给官员们加薪,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更可以有效的编织起一套官员等级体系。 今天,刘彻找晁错来,就是谈这个事情。 毕竟,此事的具体安排和配给,还是要晁错来做的。 ……………………………… 没有多久,晁错就被带到了刘彻面前。 这位汉室的御史大夫,如今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他距离他人生的巅峰,已经近在咫尺,甚至可以说,他已经处于他的巅峰了。 丞相——所有官员的最终梦想,离他不过一个月。 这让他真是心情激动,甚至有些夜不能寐。 因此,他来到刘彻面前时,眼睛都有些黑眼圈了。 “晁爱卿还是得注意休息啊……”刘彻见了,自是免不得关心一番,叮嘱道“朕还需要卿来辅佐呢!” “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晁错连忙谢道“不过,近日,臣受命为北军都尉,平生第一次掌军,有些生疏,为怕连累同袍,不得已只能多用些功……” 刘彻听了点点头,在上个月,刘彻给晁错加了一个担子,任命他为北军都尉。 这是因为晁错之前从未有过从军的履历,刘彻给他补上,免得以后有人拿这一点来打他。 更是因为,刘彻想要稳固和接续汉家的传统! 丞相,必由行伍而出! 在晁错之前,所有的丞相,都是军人! 哪怕是萧何,也是军旅出生! 至于樊哙、灌婴、周勃,更是勇不可当的猛将! 这个光荣传统,刘彻觉得不能在自己手里断送,至少不能在现在断送。 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也必须将晁错送进军队,让他掌握一段时间的军权,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做上几天军人。 而借此,刘彻则可以告诉天下人,尤其是广大的文官士大夫们你们别去想着搅尽脑汁,玩什么文官政府,妄图用笔杆子指挥枪杆子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认真对待军方,注意和尊重军方吧! 不然,你们永远别想爬到丞相的位子上去。 因为,得不到军方认可和支持的丞相,是不可能上位的。 如此,汉家的军国主义体制,就得到了贯彻和落实。 不得不说,晁错在北军干的不赖,他虽然没有当过兵,也没有过从军履历,但多年宦海臣服和履历,使得晁错就算不知道怎么治军,但也能够应付得来。 甚至,有些游刃有余。 这也正常,晁错可是写了《言兵事疏》和《守兵劝农疏》的大能。 可能带兵打仗他不行,但是日常管理和督促训练,却是可以轻松应付。 刘彻抬抬手,让晁错坐到草地上,然后对他道“前日,朕命丞相行文九卿有司的诏命,卿可看过了?” “回禀陛下,看过了……”晁错连忙拜道“陛下有何指示?”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dhhd.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80电子书书库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