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在经过十天的准备后,元德八年春二月乙卯,饶乐水之侧,先王庙之下。 陈须率领着西部都尉的文武官吏,乌恒、鲜卑的贵族,恭敬的向这座先王曾经活跃过的圣地敬献三牲祭品。 还命人焚烧了祭文,祈求先王在天之灵庇佑。 整个先王庙周围方圆十余里,更是挤满了前来观礼和膜拜的人群。 这些人,有汉人移民,也有丁零人、扶余人、濊人、鲜卑人、乌恒人。 但无论他们身上的标签是什么? 此刻,所有人都心悦诚服,恭恭敬敬的向着这座如今被汉天子下诏保护,严令‘方圆三十里,山川河流因其形,不得擅毁’的圣地朝拜。 对于汉人而言,此地,曾是伏羲氏和女娲氏甚至轩辕氏都曾经活跃过的圣地。 甚至在数千年前,很可能有圣王在此,仰观天而俯察大地,并与上苍沟通。 而对于其他诸族而言,此地的存在,证明了他们,在法理上来说,属于诸夏民族‘失落在外的遗民’这个铁的事实。 且,诸族都确信,此地的先王,很可能与他们的祖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譬如鲜卑候丘可具就一口咬定,鲜卑族的祖先,曾经是伏羲氏的臣子,后来追随伏羲氏来此祭天,伏羲氏先王命令鲜卑的祖先在此守卫圣地,等候圣王再次来此祭祀天地,与上苍沟通。 数千年来,英勇的鲜卑武士,忠心耿耿的遵循了先王的遗命,世世代代,守卫在此! 确凿的证据,就是鲜卑的称呼,在鲜卑语之中意为祥瑞的皮带。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丘可具确信无疑,鲜卑人更是深信不疑,谁要是敢在一个鲜卑武士面前质疑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那么对不起,拔刀相见! 乌恒人于是有样学样,乌恒侯乌丸不知道从哪个犄角疙瘩里掏出了一堆部落的收藏品。 然后言之凿凿的告诉世人——乌恒人的祖先,是轩辕黄帝的大将。 而这些藏品,就是轩辕黄帝赐给乌恒人的祖先的信物。 反正,在这个没有碳十四检测法的年代,也没有人能戳穿。 况且,人家有图有真相,更是有理有据。 乌恒之意,就是聪明、智慧。 而能将这样一个美丽的族名赐给乌恒人的,难道是夷狄? 必须是伟大的诸夏先王,世界一切美好和神圣象征的圣王,所有乌恒人的共主,所有世界的统治者。 神圣的轩辕氏! 按照乌恒人的说法,三千年前,轩辕黄帝击败蚩尤,于是决定祭天,乌恒人的祖先忠心耿耿的追随着伟大的轩辕氏来此。 轩辕黄帝祭天后,命令乌恒人驻守到赤山,世世代代,守护圣地。 于是,乌恒武士,皆以圣地守卫者自号。 一年四季,这座位于饶乐水之侧的先王圣地周围,都有乌恒武士和骑兵在巡逻和保护。 任何胆敢在圣地周围有所不敬的人,统统都会被严惩! 至于鲜卑人和乌恒人,其实都是当年东胡族战败后东逃的残部这个事实,自然没有人敢再说。 即使有人想要指出这个事实,也会被乌恒和鲜卑的贵族强力制止甚至人道毁灭。 伟大的青年历史发明家,获得了胜利。 很可能千百年后的史书之上,乌恒人和鲜卑人的来历,将面目全非。 此刻,庄严的祭文,伴随着编钟之声,传遍整个山峦。 “维汉六十一年,岁在乙未,春二月乙卯,奉皇帝之命,臣安东都护府西部都尉陈须,告圣王于前伏唯陛下奋神威之躯……” “今臣奉王命而出远方,诛暴讨逆,振王师之威于之外……” 祭文读完,三军肃穆,战旗猎猎。 陈须拔剑出鞘,面朝全军,下令“传令全军目标——东部诸胡!” 于是,西部都尉郡兵轻骑三千,外加鲜卑骑两千、乌恒骑一千五百、丁零游骑兵八百,誓师出征! 在两天之内,这支大军就全体越过了饶乐水,穿过苍茫大地,向着西方未知的草原深处进军! 原本,汉军还得担心迷途的问题。 但指南针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方位的辨识问题。 此刻,幕南诸部,还茫然未知。 ………………………………………… 几乎就在陈须祭祀的同时。 与饶乐水相隔数千里的合黎山上,一位汉军校尉,举起了千里镜,远眺远方苍茫的居延之土。 合黎山,是今天汉室疆土的最西端。 甚至,此地可以说是一块飞地。 距离合黎山最近的汉家城市,还在七八百里以外。 从北地郡至合黎山,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岭、草原河流,西匈奴的游牧民和群山之中的羌人部族,都活跃在合黎山之外的广阔世界。 西匈奴什么的,倒不需要担心,这些游牧民根本不敢挑衅和挑战汉军。 但羌人却是一个大问题! 驻守在合黎山上的汉军驻屯部队,每天起来,最烦心的事情,就是遇到这些羌人。 羌人是一群汉家和匈奴都头疼无比的愚昧族群。 羌者,骑羊的牧民或者说牧羊人的意思。 羌人的来源很复杂,他们中有月氏人、东胡人、匈奴人甚至可能是千年前的犬戎。 但他们的习性几乎相似。 都特别爱好强掳其他族群的男人,带回家当种马…… 当汉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后,羌人对于身强力壮的汉军士兵,格外感兴趣。 每当汉军巡逻部队外出,或者有补给车队到来时,合黎山上的汉军军官,就总是在忧心外出者或者辎重部队的安全问题。 自元德六年,汉军从西匈奴手里得到了合黎山主山的控制后,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十名汉军士兵失踪。 仅有二十余人被寻回。 甚至,曾经发生过,有个羌人部族的公主,瞧上了一位汉军伍长,于是将之掳回山里面当驸马的故事。 今天,正是从北地郡的补给车队到来的日期。 合黎校尉陈武很担心,这支车队的安全问题。 所以他早早派出了三百余骑前往接应。 但到现在,也没有见到补给队伍的踪影,也没有看到接应骑兵的踪迹。 整个苍茫草原上,除了偶尔可见的游牧民外,几乎空无一物。 陈武不得不担忧补给队的安全问题。 但他不敢再派军队出去了。 因为,合黎山的汉军驻军,仅有一千余人。 其中骑兵不超过五百人,他上午派出去的三百余骑,已经是他手里最后也是最大的机动部队了。 剩余的这些兵力,他一个也不敢动。 因为,合黎山,绝不容有失! 此地一失,汉军就失去了进出河西的最重要通道。 更会失去对周围数百里的广袤地区的监视! 自古以来,得合黎山者,得胭脂山。 所以,陈武只能一面继续等待,一面让人随时准备点燃烽燧台,放飞求救信鸽。 虽然他清楚,其实,假如现在合黎山遭遇敌人袭击的话,那么,即使北地或者河套的汉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派出大军来援。 但,最起码,也需要半个月才能赶到此地。 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 正担心着自己派出去的骑兵和补给车队的安全问题,忧虑着要不要放飞信鸽的时候,忽然远方的地平线上,卷起了阵阵烟尘。 从烟尘规模来看,这是一支至少数千人的庞大队伍。 陈武连忙将千里镜调转过去,仔细观察。 只见千里镜之中,一面高高的战旗出现在了眼帘。 “细柳营!是细柳营!”陈武惊呼出声。 没有人能认错这面战旗。 汉军序列之中,有且只有两支以熊为战旗的部队。 而以滚滚为战旗者,独细柳营而已。 这支史诗般的军队的战绩,毋庸置疑。 它是帝国的长矛,参与了自元德以来的几乎所有对外作战,战功薄之上,匈奴的大当户、骨都侯,足有数十人,缴获的匈奴大纛,更是多达十余面! 它是帝国的坚盾,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长城。 自建军以来,这支部队就是抗击外侮和平息内乱的急先锋。 随即又一面战旗出现。 “羽林卫!”陈武目瞪口呆! 比起细柳营,羽林卫无疑更加霸道! 这是大汉天子的亲卫,大汉帝国的利刃! 当今天子曾经赞誉道国之羽翼,护国之剑。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即,虎贲卫的猛虎战旗,棘门军的苍鹰战旗和灞上军的黑龙战旗也都出现在视线之中。 “我的天!”陈武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细柳营、羽林卫、虎贲卫、棘门军、灞上军、南军、北军。 仅仅是他能识别出来的旗帜,就已经让他目不暇接。 而这些战旗所代表的军队,无论哪一支出现在此,都意味着一场史诗般的战争将拉开帷幕。 而这些战旗全部出现,那就只能表示——朝廷已经决意发起一场灭国之战! 不! 如此多强军的云集,只能表明一件事情! 朝廷要毁灭整个世界! 自高阙之战后,汉军再未集结过如此多的精锐之师。 高阙之战也表明了,一汉当五胡的事实! 事实上,现在即使是北匈奴也承认了,任意一支汉家野战军团,都有在野外单独战胜五倍于己的匈奴骑兵的战力。 西匈奴之中更是有一句谚语十则战之,五则退之,三则逃之,一则降之。 意思就是在野外遭遇汉家野战部队,必须要有十倍兵力优势,方能与之一战,得有五倍兵力优势,才有可能全身而退,若只是三倍兵力,那就弃卒保车,赶紧逃命吧,能逃多少是多少,至少可以止损。 若仅仅与汉军兵力相当,那就别逃了。 逃也逃不过,还是跪下来投降的好。 如今,朝堂诸公丧心病狂的将这么多的强军派来此地。 西匈奴除了跪下来之外,陈武想不到他们还能有什么其他选择? 毕竟,这可是细柳营! 这可是羽林卫! 这可是虎贲卫! 他们的战旗上,沾满了鲜血,他们的刀剑之中,亡魂无数。 在整个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虎狼之师! 哪怕是当年,秦始皇帝麾下百战百胜,并吞六国的无敌铁军,与这些今日的强军相比,也是相形逊色。 除非,由武安君挂帅,任命商君为相,用张仪为卿,以司马镶且为参谋,让孙子、孙膑为军师。 不然,就没得打! 胸甲一冲,任何方阵,立刻土崩瓦解。 轻骑跟进冲杀,一切阵型都将支离破碎。 陌刀兵紧随其后,强大的神臂弓远程覆盖,近距离内连弩齐射,在超远距离上,还有投石机带着巨石来袭。 在陈武的认知中,这个世界不存在能与一支这样的,几乎没有缺陷的军队抗衡的力量。 只是…… 等这支庞大的队伍,走近了一看,陈武疑惑的摸了摸头“怎么这么少?” 几乎所有的战旗之下,都只有一支百余人的队伍。 也就是细柳营战旗之下的队伍要多一些,但也不过千余人而已。 看样子,此番来的不过是一些先头部队? 但也不像啊! 作为曾经在武苑受训过的帝国高级军官,陈武虽然只是出身郡兵,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边疆守备校尉。 在汉军序列之中,他属于郡兵,而非野战军官。 但他也清楚,依照元德五年下发各部的《作战临敌操典》,大军出征,先锋必定要有至少一部校尉的作战力量。 但,如今未有细柳营,符合了作战操典的要求。 其他各部,都不像是来作战的。 倒像是…… “观战吗?”陈武在心里嘀咕着。 这样一想,倒也是能解释的通了。 若其余各军是观战团和军官团,这样的规模倒也正常。 但问题是——西匈奴的那帮怯懦之辈,用得着派出这样规模的观战团吗? 在陈武的认知里,西匈奴的军队,不仅仅怯懦,缺乏意志。 纪律更是涣散无比,根本就没有什么组织。 西匈奴的贵族们,更是骄奢放荡,根本没有什么豪杰。 这样的对手,只要朝堂下定决心,想要消灭,几乎不需要费什么劲。 ………………………… 汉军的到来,自然立刻引发了整个合黎山附近,所有人的注意力。 羌人各部,在山峦和密林之中,胆战心惊的看着这样一支无敌的大军,雄赳赳气昂昂的从他们面前走过。 萨满祭司们手忙脚乱的祷告神明,祈求指引。 而西匈奴各部的牧民,则如惊弓之鸟一样跳了起来。 立刻就有人急急忙忙的将此事传回居延。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dyaa.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百书楼飞速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