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在做了做样子后,刘彻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诸子和群臣们给自己戴上的这顶高帽子。 然后,他就问道“既是如此,那卿等就说说看……” “臣等所争执者,乃是直躬案与三北案之是非……”那位法家学者拜道。 这直躬案和三北案,刘彻当然清楚,但是,他却故意装傻,问道“何为直躬案?何为三北案?” 这时候,儒家再也忍耐不住——若这主动权被法家所占去,那么,毫无疑问,儒家这一次可能要载一个大跟头。 于是,董仲舒的另外一位弟子吕步舒立刻就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请容臣为陛下道来……” 刘彻自然准许——就算在如今的廷尉衙门里,也是允许罪犯自辨的嘛! “陛下,这直躬案,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件盗羊案……”吕步舒深深的拜道“如《吕氏春秋》所载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如无信也……” 刘彻听着,却是露出了微笑。 “这儒家果真是深得春秋笔法神功之要啊……”刘彻在心里叹道“后世公知们的手段,也不过如此了……” 事实上,直躬案有多个版本。 譬如,这吕氏春秋里的这个版本。 而吕氏春秋里记载的这个版本,却是所有版本里,最美好、最温柔,也最完美的版本。 直躬举报其父盗羊,最终被楚王赦免。 毫无疑问,这是儒生们所需要的。 由此一来,就规避了忠孝不能两全这个问题,更凸显出了儒家坚持的价值观。 但问题是——法家要与之论战的,乃是韩非子、庄子的那个版本啊!也就是那个黑暗结局。 那个直躬举报自己老爹盗羊,结果被令尹所杀的版本。 是以,法家立刻就暴走,那位年轻的学者,更是立刻插口,拜道“启奏陛下,臣与儒家所论,非此之论也!乃《韩非子》所载之公案楚有直躬,其父盗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吕步舒立刻就拜道“吾未有闻此之说也,君莫要无中生有,欺君罔上!” 这个指责就太犀利了! 而且,太过于诛心,太过于自我。 就连刘彻也是眉毛微微一皱,这也是刘彻一直不太喜欢儒家的原因。 在儒家眼里,只有他们记载的东西,才是真的。 其他人记载的,假如有利于他,像是直躬案上的《吕氏春秋》记载的东西,他就认,而《韩非子》之中记载的故事,他却当做看不见。 一如当年孔子整理《诗经》《尚书》,也如当初子夏笔削春秋。 这种无视神功和鸵鸟神功,刘彻曾在后世的公知身上,也见过无数次。 确实很恶心。 但,刘彻很清楚,作为皇帝,他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来间接的影响和干预学术与思想的发展,但独独不能亲自下场,用自己的意志取代诸子百家的意志。 那样的话,会起一个很坏的头。 更会抹杀掉思想和学术的多样性。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变成自己所讨厌和不喜欢的人。 就像那个故事,勇士辛辛苦苦杀死了恶龙,但最终,他却变成了新的恶龙。 所以,刘彻微微笑了两声,然后说道“史书之上,众说纷纭,卿等何必为了这诸家之别而争执呢?且以朕之见,恐怕,无论是《吕氏春秋》之载,还是《韩非子》之论,其本质,是一样的吧?” 当然是一样的! 董仲舒出列拜道“圣明无过于陛下,《论语》有曰叶公语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壤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而这正是这桩千秋公案的最终起源之所,也是儒法数百年纷扰的关键所在。 直躬案,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因为涉及了亲亲相隐这个儒法两派的矛盾,在数百年来,一直沸沸扬扬。 当年,大量的儒生入秦,都被法家赶了出去,就是这个原因。 道不同,不相为谋。 董仲舒既然下场,张恢当然也就坐不住了,他微微动了动眼帘,在他左侧的一位法家博士立刻就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两千石《韩非子》博士邓偃请奏……” 刘彻转过头去,看到此人,连忙道“公请言之!” 这位邓博士,虽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但,他的弟子之中,却是有着许多大能。 武帝前中期的多位法家干吏,都是出于他的门下。 最有名的,莫过于咸宣。 邓偃拜道“臣以为董子所言及所举大缪也!孔子以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便是直,那臣敢问,楚君何在?楚法何顾?难道说,为了孝,连忠也不要了吗?” 他瞪着眼睛,直视着董仲舒,咄咄逼人的说道“敢问董子,若有人目睹其父,意欲祸乱天下,行窃国之事,此人当如何?” 这立刻就让董仲舒哑口无言。 这也是亲亲相隐理论的漏洞所在。 当然,最重要的是,董仲舒的公羊派,本就不太讲究什么亲亲相隐。 只是碍于孔子,不得不与法家战之。 见到这情况,谷梁派的一位博士,立刻就出列答道“邓子,勿须狡辩,也不必如此玷污我辈!” 他拜道“陛下,臣《谷梁春秋》博士王远可答邓子此问!” 在得到刘彻许可后,他一挥长袖,对邓偃说道“若有人子,目睹其父意欲祸乱天下,行窃国之事,自可自缚其父,闭其家门,阻其恶行……实在不然,还可以大义灭亲!周公诛管蔡,孔子称赞,春秋曰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诛,故曰大义灭亲是也!” 特进元老石奋也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臣先祖曾有训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嗯,这石奋的先祖,确实是那位春秋中大义灭亲的主人公…… 所以他出来刷一波脸,倒也无可厚非。 邓偃却是嘿然笑道“公之言大善!”说着,他就对董仲舒和石奋以及王远长身一拜,然后,图穷匕见,问道“若如曾子,遇其父盗羊,苦主来寻,君等何以对?是大义灭亲?还是如孔子一般,坐匿其弟子之罪行,还予以粉饰之?” 这才是儒法两派几百年来在一个小小的直躬案上你来我往,大打出手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个案子,早就已经不在直躬之案的细节上,甚至不在直躬案本身上了。 因为,这干系到了孔子、曾子以及曾子之父。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大约在数百年前,春秋之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叫叶邑的地方。 叶邑的主人,是一个叫叶公的士大夫,也就是成语叶公好龙的主人翁。 这位叶公自然很有钱,起码,在春秋时期属于那种有钱的名人。 而孔子师徒,周游列国,来到叶邑这个楚国的地盘时,早就穷得响叮当了。 在这之前,孔子甚至陷于陈蔡之间,窘迫到了,弟子们偷来羊,烤熟后送给孔子,孔子不问来源,接过来就狼吞虎咽,弟子们偷来衣物,孔子同样也不问来源,接过来就穿。 而到了叶邑后,孔子师徒虽然没有这么窘迫了。 但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某天,一只羊跑到了曾子的父亲曾点的院子里,自然,这只可怜的羊被直接开膛破肚,祭了五脏庙。 但不巧,叶公知道了这个事情,于是上门找到孔子。 叶公是个要面子的人,当然不好直接质问你们偷了我的羊,给我个说法。 他就转着圈子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个叫直躬的,他爹偷羊,于是将其父举报……” 孔子自然已经通过曾子(曾参)知道了这个事情,同样,孔子也是个要脸皮的,哪里肯让自己的弟子成为小偷(那样,他岂非就成为了小偷的师傅?),于是就狡辩道“在俺们哪里不是这样的,父亲给儿子隐匿过错,儿子帮父亲遮掩过失,这才是真正的直率坦白,君子之行啊!” 总之,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子的。 一切,都只是当时的特殊形式下,一场有关面子之间的纷争。 但,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个事情,就成为了儒法之间的大问题。 甚至,成为儒墨之间百年的口水战中的一场焦点战役。 墨翟当年甚至讽刺孔子说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鲍,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意思就是在饥饿困顿之时,不惜妄取以求生,在饱腹有余之际,就用虚伪来粉饰自己,装扮自己,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儒生还无耻的人吗? 顺便说一句,墨翟对孔子的态度,是诸子百家的先贤里最不屑的。 墨翟先生在世的时候,直接称呼孔子为‘孔某’,其不屑如此,墨家的门徒自然有样学样。 譬如曾子,被墨家门徒称为‘曾盗羊’,子贡、子路,被称为‘乱贡、贼路’…… 总而言之,孔门七十二贤,在墨家眼里,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哦,或许有,冉求,是个特例…… 但也就是如此了。 到法家,由于子夏先生的缘故,客气了许多。 但在意识形态和屁股,以及追求上面,却是南辕北辙了。 这是因为儒法追求的理想不同。 儒家,要求的是恢复三代之治,以齐周政,最好把井田也复活了,这样,儒家就认为世界将没有混乱、战争、苛政。 百姓也可以相安,天下可以太平。 但法家却认为,这是在做梦! 国家不强大,军队不强大,就要被人宰割。 而要国家强大,军队强大,就要富国强兵,为了富国强兵,就必须集权,必须用严密的法律和充分的物质奖励来激励百姓,使得人人都为了国家,为皇帝而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直躬案,就变得分外的刺眼了。 对法家来说,居然有人胆敢隐匿犯罪分子的罪行?简直是无法容忍和不能接受! 必须干他丫! 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法家很清楚,一旦有人可以借口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那么,迟早,就会扩大到整个家族,然后宗族。 这样,家族利益和宗族利益,就凌驾于国家利益和君王利益之上,法律的尊严更会荡然无存。 而儒家却觉得,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夫夫妇妇,是一切的核心,不变的真理。 若是一般的小罪,譬如说,偷盗、抢劫、女干x,或者偷税漏税什么的,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当然要互相包庇和保护了。 除非此人,丧心病狂到了悍然要去破坏国家,祸乱天下的地步,不然就绝不提倡,甚至是反对家庭内部的成员检举他人的罪行。 另外,这也是儒生们立足的根基之一。 南方和三河地区的地主贵族们为什么支持儒家? 还不就是儒家提倡和推崇大家族,大宗族,并且维护大家族、大宗族的利益。 但可惜…… 刘彻望着儒家的这些巨头,这些博士,这些精英们,暗自摇了摇头。 汉室和刘氏,最讨厌的就是大家族、大宗族了。 因为这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影响国家的税收、徭役乃至于军队的战斗力。 原因很简单,汉室除了口赋田税以外的其他税收、徭役、兵役,都是按照户口来征收的。 一个五口之家和一个十口之家的差别,意味着国家的力量和财力减少了一半。 而一般的大家族,通常都是几十口甚至数百人聚集在一起。 这等于,大家族大宗族是在挖国家的墙脚来肥私! 是以历代刘氏天子,对于大家族大宗族,深恶痛绝,想尽办法,用尽手段的将之拆散。 在政坛上,更是极力鼓吹‘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的理想社会模式。 具体到刘彻身上,对于大家族和大宗族,更加不喜欢。 在他眼里,每一个大家族、大宗族都是隐患,都是未来的定时炸弹。 恨不得全部拆掉!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qhsg.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烟雨红尘小说网闪爵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