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因为不是拍马屁,朱文的神色,依旧如常,他望着满场的公卿和士大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部分的论述。 “吾尝闻,淳于髡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轻声的叙述着道“今天下之势,名分而群类之势,越发显然!” “身为士大夫,吾辈不敢不观之,视之……” 这也是荀子一系的儒生最大,也是最明显的特征了。 他们从来不避讳去研究和观察事实的本质。 当年荀子入秦,深入秦地,虽然与秦昭王谈崩了,但是,荀子却依然毫不避讳的赞扬秦国体制和系统。 而不是跟其他儒生一般,言必称暴秦…… 同时,荀子学派还是儒家内部唯一一个关注于社会学的派系。 在其他儒家派系,一个个专注于天命,天道的时候,荀子就已经透过了问题的表面,直入真正的核心关键所在。 提出了名分使群的观念。 这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学。 如今的世界变化,是根本逃不过这些信奉荀子思想的学者的眼睛的。 但是…… 朱文并非狂士,只会想要自己爽了,而不管其他人。 他很清楚,这个问题,只能浅尝辄止。 他更明白,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当政者,尤其是当今天子的注意——如今的社会形势变化之快,超乎想象。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自宗周礼法制度崩溃以来,天下变化最剧烈的时刻了! 前者,催生出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级。 而如今的社会变化,却在催生另外一个阶级与群体。 虽然如今还看不出端倪和全貌。 但根据朱文的观察和估计,最多二十年,很可能某些地区会出现,工商业的从业人口,追上农业人口的事情。 这个事情,国家和当政者必须及早的注意到! 不然,很可能会发生灾难! 刘彻自然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不错啊,荀子的门徒,果然厉害!”刘彻在心里赞了一声。 不过,可惜的是,至少在现在,荀子学派是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真的影响国策。 原因很简单,条件不允许! 现在的社会,连孟子都不可能成为主流。 何况比孟子还激进还先进的荀子? 要知道,孟子还只是喊喊民贵君轻而已,荀子是直指人民有权力推翻暴政,并且号召人民去推翻暴政的! 如世人熟知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 但几人知道,荀子思想里还有更加河蟹的东西? 譬如‘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要不是刘彻是穿越者,恐怕也会严厉打击和打压这个学派,不使它有任何复活的机会! 更别提,荀子思想之中,不河蟹的东西,比比皆是,荀子三十二篇,随便哪一篇摆到任何一个君王面前,都会是不能忍! 就目前来看,百年之内,荀子学派别想翻身。 除非…… 汉室能够跑步进入工业化,完成资本主义的积累…… 从这里,你就知道,荀子思想,究竟超前了多少? 这才是荀子学派,荀子死后,就渐渐消亡的真正原因。 不是他的弟子门徒们不想去宣扬。 实在是宣扬等于作死! 他们只能妥协,退而求其次! 也就是现在,随着汉室思想界和言论界的桎梏松懈,才让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搞风搞雨。 当然,这也跟荀子本人的教育策略和方阵有关。 荀子自己就说了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他教授弟子,并不希望弟子盲从自己。 而是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超越自己! 这与荀子本人的法后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一点,刘彻也很欣赏。 这个世界,倘若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那么,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非要去追求退化? 三代先王和先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可不是为了子孙后代回到他们的世界。 恰恰相反,先王和先民,永远不会希望,子孙后代回到他们的时代,过他们的生活。 而生物的演化,更是为了将更好的基因和更优秀的东西,传递给子孙后代。 但,这,恰恰是中国社会现在的顽疾。 刘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自己慢慢的去改变和改造世界。 所以,刘彻知道,这一代的荀子学派的佼佼者之后,很可能,荀子学派会进入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 原因很简单。 这些人的弟子门徒,在荀子思想的熏陶下,肯定不会墨守成规,如同其他派系的成员一样,遵奉着师长们的教诲。 他们会走上自己的道路。 就像韩非子、李斯、张苍、浮丘伯一般。 从这个方面来说,荀子自称自己是孔子的嫡系传人和正统,还真没有吹牛皮。 这手因材施教的本领,整个儒门之中,除了孔子之外,还有谁? 想到这里,刘彻也是感慨了一声。 学术界其实跟自然界一般。 有时候,并不是最好的最强的能够活下来。 在很多时候,都是最适合,最适应环境的能够生存下来。 就像在白垩纪,哺乳动物算什么? 当时的爬行动物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庞大的强大的生态链。 但一颗陨石就终结了恐龙的时代,并开启了哺乳动物的世界,直至今日。 而在台上,朱文却是依然在叙述着荀子学派的主张。 当然是专门挑选过的,避开了许多敏感言论的主张。 但即使如此,这些主张,听在公卿列侯耳里,也是刺耳的很。 像什么‘圣人者,人之积而至’更是绝对的叛逆之言! 许多列侯都听得眼睛有些发红。 还好,朱文在这些方面都是一言带过,没有深入。 否则,天知道会引起什么争论和问题? 最终,朱文用了一个经典的荀子式的发言来结尾。 他说道“礼以定伦,法以定分,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然而讽刺的是——朱文前面说了那么多东西,没有一个能引起公卿列侯们的赞同和喜欢。 偏偏当他谈起荀子思想中不那么好的东西的时候,反而得到了许多公卿士大夫的同意。 这不能不说,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ydgg.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书本网四库书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