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臣等恭迎陛下……” 在一片恭迎声中,刘彻在侍中谒者以及武士的簇拥下,升阶而上,坐到天子之位上。 “陛下万寿无疆!” 丞相周亚夫为首,带领文武百官,大礼参拜。 刘彻坐在御座之上,张开双手,长袖一卷,道“诸卿免礼,平身!”然后又对殿中给事郎吩咐“为诸卿赐坐!” 于是,文武百官,以及诸特进元老,纷纷入座。 一时间,整个宣室殿之中,羽冠林林,手中芴板正立。 朔望朝不比常朝,这是汉室仅次于一年一度的大朝议的最重要朝会。 每月朔日(初一)望日(十五)举行,所以又称为朔望朝。 刘彻即位后,对此制度进行改革。 将原本只是纯粹的嘴炮和议论朝会,改成了对重要政策和基本国策调整的朝会。 同时也宣布某些改变律法,制定某些新法律的朝会。 至今,在朔望朝上通过的影响力重大的法律,已经有三部了。 《平律》《工律》以及西汉版的宅地法案《屯垦令》。 每一部都是影响深远,甚至足以改变世界。 同时,朔望朝还见证了齐鲁四王的覆灭,鲁儒一系的溃退和衰弱。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将朔望朝视为游戏娱乐之会了。 这,才是汉室真正的,决定天下走向和国策变化的会场。 一如往常,在百官落座之后,尚书令汲黯站到御阶之前,捧着一张诏书,宣告群臣“稽粥氏虐老兽心,侵犯盗寇,加以奸巧边萌,於戏(注1)!朕命王师伐之,先胜马邑,再胜高阙!千夫长,万夫长,三十二长尽没,骨都侯、大当户,二十五奴酋束手!稽粥氏丧胆,王师北伐,战无不胜,已得高阙,再取阴山,广山之川,至河之源,皆为汉境!中山王非,朕之肱骨,手足兄弟!书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呜呼!中山王,先帝之嗣,朕之肱骨手足!今朕承天序唯稽古,命尔为蒙王!王自高阙以北,阴山之间!” “三公九卿,士大夫诸侯列侯,左贤右戚,如有异议,可上庭直言!” 在宣读完诏书后,汲黯停顿了大约三个呼吸,然后接着问道“如有异议,可上庭之言!” 如是三次,确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汲黯才推到阶侧,恭身道“陛下,三公九卿,士大夫诸侯列侯,皆无异议!” 端坐在御座之上的刘彻透过琉珠,俯视群臣,然后清声道“命有司则吉日,告于高庙!” “诺!”太常窦彭祖和大鸿胪公孙昆邪立刻出列,持芴而拜“臣等谨奉诏!” 移封之事,不似封王,不需要去高庙请列祖列宗的神灵见证,只需要选个好日子,备上三牲,告诉祖宗们啊呀,某某已经移到了某地去为王了,这就可以了。 直到此时,中山王刘非,这才激动的走到殿中,跪下来,拜道“臣非蒙天恩,敢不为陛下效死?” 移封到高阙和阴山之间为王,可能对别人来说是折磨,但对刘非来说,这就是天籁! 已经一本满足,别无他求了! 刘彻于是站起身来,开始执行刘氏天子封王或者移封诸侯王后的传统——训诫! 后世对于刘氏这个内部的训诫所知不多,残留的史料也只有武帝的三王之封时的记载。 但可以确信,起码在文景之时,这个制度就已经确定了。 封王必训,这是刘氏为了维系宗室团结,同时告诉天下人,自己给与这位诸侯王的使命的举措。 就像刘氏政权的无数法律和政策一般。 丑话要说在前面,制度和牢笼也必须先立起来。 一般来说,没有诸侯王敢于违背皇帝册封他时训诫的内容。 因为那跟找死没有区别。 皇帝三令五申,晓瑜清楚了,你还犯,那就是目无君上,大不敬,当死! 刘彻持着天子剑,走到刘非身前,对着匍匐在地的这个弟弟,严肃的道“秦人云大河之间,阴山之中,沃土千里,阡陌万亩!於戏!奚尔心,备事于耕,用政于勤,战战兢兢,乃惠乃敬,毋弃尔民,毋失尔土,毋近宵小,维法维则!书云臣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於戏!保国艾民,王其戒之!” 刘非连忙恭身拜道“敬闻圣命,敢不用心谨奉?至死不改!” “善!”刘彻点头,然后走回御座。 丑话已经说在前头了。 刘非要是敢跟刘仲一样,看到匈奴人入侵就夹着尾巴跑,不顾其国家和百姓。 那也就别怪刘彻不认兄弟之情,手足之义! “臣必永为汉辅!”等到刘彻回到御座坐下,中山王,哦,不,蒙王刘非才再次拜道。然后,他恭敬的退回自己的位置。 从今天开始,中山王国,至少是刘非的中山王国不复存在。 其百姓,或将与刘非一起,迁徙到遥远的新国家,也或将继续留在原籍。 能带走多少人? 这要看刘非这些年来,在中山王国做的怎么样?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刘非的王宫官吏宦官侍女以及王宫卫队、大臣及其附属的佃户、工人,都将随他一起迁徙。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刘非就是他们的主君! 刘彻半闭着眼睛,坐在御座之上,思考片刻后,忽然出声,道“御史中丞!” 他的眼睛看向那位御史中丞。 其实,最开始刘彻是不愿意任命张寄为御史中丞的,他跟属意出生齐鲁,曾经担任齐国内史的牛抵。 因为牛抵听话,而且有能力。 但奈何晁错坚持要求选用张寄。 最后没有办法,刘彻只能同意。 现在看来,晁错这个家伙还真给刘彻出了个难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刘彻跟张寄在演双簧。 但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了解汉室的运作。 在整个汉家王朝体系之中,天子虽然至高无上。 但有三个地方,皇帝的命令不管用。 第一是丞相府,丞相要是觉得皇帝的命令有错误,那就可以不鸟。 有本事,皇帝可以换相。 但没换相之前,还是乖乖跟丞相商量吧! 当年,北平文侯,故安文候,乃至于平阳懿候,都是靠着丞相的特权,将君权搁在一边。 而皇帝除了换相外,无可奈何。 这就是中国式的封建王朝的特色。 君权,看似至高无上,但其实,也有掣肘者和平衡者。 而第二个地方是东宫。 东宫之中,皇帝的命令基本上不起作用。 太后才是东宫之主! 而第三,就是这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面前。 御史中丞,虽然仅有千石,但却是专门设计来跟皇帝唱对台戏的,给皇帝泼冷水的。 自汉兴以来,历代御史中丞,都做过拿着皇帝的脸当洗脸盆的事情。 而御史中丞存在的意义,也是给皇帝找茬的。 历来,非直臣不用。 当然,皇帝也会想方设法的塞一个自己的大臣进去。 但是,历代以来,历任御史大夫,都会拼死抗争,维护自己的威权和传统。 哪怕当年张欧这样的软蛋当了御史大夫,也是选择了出名的直臣来担任御史中丞。 本来,刘彻以为这张寄既然是列侯,想必也应该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哪里知道,这也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不把他说服,今天这个事情,大概是没完了! 而更可怕的是,丞相,皇帝可以换。 但御史中丞,皇帝却很难换。 因为,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提名的。 皇帝只能罢免,但无法决定人选。 而刘彻确信,假如他罢免张寄,那么晁错这个家伙,必然会从持书御史中选择继任者。 刘彻在晁错身后瞄了几眼,看到那一个个视死若归,随时准备接班的持书御史,顿时头大。 为了避免落下一个赵盾的尴尬处境,刘彻决定还是跟张寄好好谈谈。 “朕前日下诏,张卿驳回……”刘彻淡淡的问道“不知张卿可有解释?” 御史中丞张寄抬起头,看着刘彻,满脸从容和肃穆,就像一个烈士一般。 刘彻一看,就心知不好。 因为,刘彻忽然想起来了,这位繁候的先祖是张瞻。 张瞻的谥号是庄候。 庄是严的同义词,在谥法解之中,给与张瞻庄侯之谥,是因为他好强! 他的一生,甚至都是不屈不挠的一生。 想当年,张瞻甚至敢跟舞阳侯樊哙顶牛,与平阳侯曹参争功。 临死了,甚至还跟合阳候刘仲打起了嘴仗,两人相互指责对方失礼。 而刘仲是谁啊? 高帝的堂兄,吴王刘濞的父亲。 要不是他弃了代国,恐怕就是一系诸侯王之祖! 张瞻死后,他的儿子康侯张独也是犟脾气,跟周吕候的孙子,郦候吕台争风吃醋,然后被人家手起刀落,砍掉了一条胳膊。 从此,张独就走上跟吕氏不对付的道路。 当初诸侯大臣共谋吕氏,张独就是卖肝卖肾在支持的。 他甚至提供了前期的主要联络经费…… 祖宗们如此给力,这个张寄恐怕脾气好不到哪里去。(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ygsq.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80电子书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