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元德六年,夏四月戊辰(十五)。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董仲舒就已经起来了。 他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上一身崭新的儒服,戴上一顶珍藏已久的儒冠。 仔细的在腰间别上佩剑,在背上装上一张象征性的长弓。 然后,董仲舒站到铜镜前,望着镜中的自己。 虽已年过四十,但依旧虎背熊腰,双眼之中,更是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斗志。 微微弹了一下袖袍,董仲舒将手放在了腰间的佩剑上,赞道“大丈夫当如是哉!” 马上就要举行的石渠阁之会,在董仲舒看来,将是他和他的思想学说,真正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最好舞台。 天子、列侯诸侯以及诸侯王、藩国使者、藩王、外戚以及在京两千石大臣,特进元老、太学学生代表。 将近两三百人,将莅临观礼。 而包括他在内的天下诸子百家,名望最盛、学术成就最高的名士,接近三百人,济济一堂。 只要能表现好,公羊学派和他的思想,都将更进一步。 所以,此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提着剑,走到自己宅邸的大堂。 堂上早已经悬挂了一副画像。 这是儒门先师孔子与其门下弟子子夏先生的画像。 孔子是儒门祖师,而子夏先师是春秋学派的祖师爷。 对着这两位先贤,董仲舒大礼而拜,祈祷道“不孝弟子仲舒,再拜先师,伏请先师保佑,弟子此行顺利!”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各个地方,相同的场景,都在上演。 不过呢,要把画像变一变。 但基本上,孔子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其次,是子夏先生和老子、黄帝。 这让不少专门售卖诸子先贤画像的商贾,大赚特赚。 自从纸张面试,书籍取代竹简,成为了文字的载体后。 书法和绘画的雏形,就崭露头角。 一些读书做官不成的文人,转战艺术界,却不料,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是大获成功。 达官贵人和豪商地主,谁不希望,自己家里能多一副先人的画像以供纪念?谁又不想留下一副自己的画像给后人瞻仰? 紧接着,有脑子灵活的商贾,开发出了贩卖诸子先贤以及各种神明画像,以供人们祭拜的买卖。 这就更是财源滚滚。 而在如今,更是赚的盘满钵满。 诸子百家先贤的画像,一个月就卖出了超过千副! 而平均每一副画像,都是一万钱以上。 利润高达十倍! 当然了,巨头名士们是不在乎这点小钱的。 在祭拜完各自的祖师爷后,几乎是在同时,数百辆马车,从长安的各个地方驶出。 一位位天下知名,在某一学派之中,德高望重的大文豪、大名士,乘着各自的马车,朝着未央宫而去。 不久之后,这些马车就在御道之上,形成了一条庞大的长龙。 马车咯吱咯吱的车轮声,惊醒了许多长安百姓。 无数闾里的人民,都挤在闸门之中,远眺着这条长龙。 有宿老看着这样庞大的马车长龙,不由得赞道“想当年,诸国混战,能有五百乘,就可称雄一方了……” “如今,中国仅仅是诸子百家,就可随时出动千乘!世事变幻啊……” 而少年郎们听了,却没有什么感觉。 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战车的荣光早已经远去。 如今的天下,骑兵称雄。 也就是天子出行和诸侯王来京时,能看到作为仪仗和摆设的战车。 其他时候,无论是贵族还是庶民,都是以练习骑射为荣。 不过,一些聪明人,也是想起了一些事情。 马邑之战后,朝廷就大力推广了假马政策。 如今,民间养马之风,蔚然成型,加上茂陵那边的赛马盛会。 使得上自公卿,下至中产士民和地主,都以养马为要。 关中大地的马匹存栏量,三年内就暴涨了好几倍。 现在,就连长安的年轻人和纨绔子们最爱的游戏,也从从前的蹴鞠,变成了今日的马球。 每到冬天,旷野上,总会出现了数十乃至于上百支马球队。 由此,马车出行,也渐渐成为了时下达官贵人和士大夫的风潮。 若非如此,这诸子百家的巨头,恐怕也凑不出如此的马车。 毕竟,在六年前,整个关中的马车数量,恐怕加起来也不过千辆而已。 而如今,一千辆马车? 师家一家就拥有运载马车上千辆! 而从这个细节上,足以看出,如今的世界的变化速度,确实与过去完全不同了。 至少在关中地面上,一年不同于一年。 想到这里,年轻人们就纷纷在心里计较起来“此番石渠阁之会,或许能为吾等指明道路……” 毫无疑问,石渠阁上,哪家风头最劲,那么,哪家就必然是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他的学问和思想,那就必然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 刘彻此时,已经站立在了北阙城头。 一盘盘的篝火,点亮了整个城楼下的世界。 望着那一辆辆缓缓的沿着道路,驶入城楼之中的马车。 刘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身旁的汲黯道“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也!” 这句话,当然是极其装x的。 但却也是事实! 诸子百家,各个派系。 实际上就是如今的大汉王朝,各个利益集团和阶级的代言人。 这些人和他们的派系以及思想学问,可能不一定对,甚至还可能有着许多落后和腐朽的地方。 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不会有错。 所以,这石渠阁之会,不仅仅是一个嗨皮的论坛和一个学术讨论的地方。 刘彻已经看到了,即将开始的石渠阁之会上,将会出现的刀光剑影以及铁马金戈。 这其中的凶险和刺激,甚至堪比汉匈的马邑之战。 原因很简单,石渠阁之会,开到最后,肯定要给一个结论。 无论这个结论最终是什么,总会有人利益受损,总会有人黯然失色,也总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 成王败寇,不仅仅是战争,学术争论也同样如此。 当年的杨朱学派今何在? 当年的名家今何在? 不过…… 刘彻嘴角溢出一丝笑容“不管结果如何,朕都是赢家!” 若非如此,他怎么会开这个石渠阁之会? …………………………………… 威信公!重号 求关注-- 等下还有两更!(未完待续。)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evkqq/hqqqyqee.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武侠小说网努努书坊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