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国朝很富,朝廷很穷。因为朝廷养富了士大夫,也养富了商贾,更是不限制土地兼并,让富者愈富,穷者更穷。</p>

每逢灾年,颠沛流离的百姓,丢弃自己的耕田,到处找寻吃食,而地主们,配合着粮商,把粮食价格一路炒高,从而使那些贫寒的人,即便是有些积蓄,也为了有口吃食而返回赤贫。</p>

而朝廷,这个大家的朝廷,却被地主和士大夫们掌控者,坐视不管,待那些原本自足的黎民,将耕田出卖后,便撺掇着朝廷,一次又一次的转民为军……</p>

赵曦翻看过国朝自开国以来,所有的朝议诏令,也对照过国朝自开朝以来的编年记录。</p>

很不幸,他看到的只有错误,而没有正确。123。看到的只是一个个为私利而短视,置朝廷于不顾的嘴脸。</p>

这又是一次大灾年,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此时该是如何的欢喜……</p>

甚至就是自己护卫营的这些骨干核心,估计家里也准备着分享这又一次的饕餮盛宴。</p>

没办法,他不能也做不到一个人面对整个朝堂,面对整个无耻而贪婪的士大夫阶层。</p>

从儿时拉拢六家做食品,到后来拉拢一大群人做铜铁矿,拉拢一大群人做毛线,做石炭,做钢铁,做那些有别于土地收益的事。/

只是赵曦担心自己高估那些人的智商,低估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所以,不得不做一些准备……</p>

没让他太失望……</p>

“曦儿,汝在护卫营所谋,娘舅家传话了,所有行动以东宫为首,步调一致。”</p>

曹皇后专程到东宫这里来说的,她知道,要说守密,内苑比不了东宫。</p>

虽然她还不大清楚儿子到底谋划了什么,娘家人传话也是这样云里雾里的,但她知道应该是需要保密的。</p>

不是传话的不清楚,就是曹霖也不清楚,只是将太子殿下所做的安排叙述一下。</p>

然后。布袋外的麦芒家主就把曹祥唤回去,并带来了这些话。</p>

“三哥,爹爹也传话了,高家与东宫一致。”</p>

说是都说完了,可都是一脸的疑问。</p>

“京兆府、河北大旱,势必在青黄不接时,此两地粮价会暴涨,甚至会有大量流民涌到开封府。”</p>

“一旦粮食涨价,流民就会变成贫民,乃至乱民。吾只是做些预防……”</p>

“带个话吧,让在京兆府和河北道的自家商铺,或者是粮商的,把所有仓库腾空,然后准备接收粮食。”</p>

“若有可能,再营造些库房,最好在国道的周边……”</p>

对于同一战线的,赵曦不介意为他们提前布局。</p>

这一次为大旱付出,得让他们在以后有所收获,更何况都是自家人。</p>

眼看就要到栽种时节了,老天仍然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p>…。

筒车的灌溉,对于整个中原大地,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太多的土地挨不着河流了,靠天吃饭才是农事的现状。

老爹已经求雨三次了,老天爷压根不搭理这个所谓的天子。

受天人感应的影响,臣工已经让老爹下了三次罪己诏……一样没用。

让开放常平仓的朝议不是一次两次了,可在朝堂上嚷嚷了多半个月,还是没定下来。

汴梁城里打米价,已经从三十文涨到了五十文一斗……

“陛下,臣奏请朝廷着令汴梁钱监制币,以缓解子民无钱购粮之困境……”

这谁呀?赵曦都不知道人家这想法是怎样形成的。

没搭理,没法搭理,跟这样的人争辩,都会拉低自己的智商。

“陛下,太子殿下曾言,粮丰多制币,粮欠少制币。刘侍郎所言荒缪。123。制币会致新币贬值,同时推高粮价。万万不可!”

有跟傻冒一般见识的。

“陛下,臣奏请朝廷开放常平仓,以每斗三十文米价出卖,从而解决如今米价上涨之势,也让汴梁子民无缺粮之忧,防恐慌之势。”

不管是不是别有用心,最起码理由是充足的,道理也说得过去。

赵曦从来不单从字面上去考虑这群朝臣,因为他们没一个单纯的人。

反倒是那个傻冒有可能是最单纯的。

“此言差矣!如今斗米五十文,并未到子民恐慌之地步。”

“汴梁有漕运,年运力六百万石,如今漕运已开,新粮即将上市。汴梁子民,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京兆大旱。/

“常平仓所备,乃应对三地之流民。如今开放常平仓,待流民至,以何物安置?还望陛下三思。”

多少次了,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就这么几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相公们不表态,老爹也就不定夺,也没法定夺。

王中正和李宪回来时,带来了安南的国书,那是给政事堂。而给曦儿的书信,赵祯是看到了的,

也知道曦儿为今年的旱情做了准备……只是一些典籍,外加新币。

这时候,没有比粮食更重要的事了。

只是赵祯没想到,安南居然三五文就一斗米……

如今,在漕运还没运到粮食时,儿子这边已经有粮食进城了。

只是儿子说不到时候。布袋外的麦芒赵祯也只能等。不过,在心中有底时,看臣工们嚷嚷,确实是种享受。这两年,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多了。

轨道运行开始,原本走蜀道的那些运输队伍,赵曦直接调配到了河北道和京兆府,在粮食到了汴梁后,迅速的分派下去,运送到所有有旱情的州府郡县。

正如朝堂上所言,汴梁城有漕运,每年有六百万石的粮食进城,每斗五十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恐慌。

而京兆府,河北道,据皇城司所报,已经到了每斗百文的程度。

每斗百文,这是赵曦拟订的承受极限,倘若超过这个极限,他必须得有所行动,否则恐慌将会蔓延。

唉,有时候是没办法的事,有些钱即便不想赚,也不得不去赚。

就如现在,赵曦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将米价打到每斗三十文,一是储备还不足,还有就是,整个灾情还没到最危机的时候。

可他又不想任由米价上涨,就需要拿出一部分粮食出卖,以此来缓解米价的涨势。


页面连接:http://www.mdrottryderz.com/view_0_gqkg/geadged.html

博看小说网 书迷楼小说网 5200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书网宝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